在中国,医学影像占所有临床数据的80%以上,其提供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的可视化呈现,是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健康管理的基石。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仿真科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的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已能够为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影像判读支持,显著提高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及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幅改善病患诊疗体验和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医疗费用支出。
根据某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上市招股书中所披露的行业预测,中国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市场(包括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将由2020年的不到10亿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的442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35.9%,并将进一步增加至2030年的1,554亿人民币,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8.6%。
在这个呈指数增长的市场里,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展开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和治疗是目前规模最大、热度最高的细分领域,其赛道聚集了包括阅影科技、睿心医疗、科亚医疗、心世纪医疗等在内的多家医疗影像技术服务公司。
其中,阅影科技深耕心脑计算医学领域多年,公司以高精度仿真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深度网络学习技术为四大基础模块,打造基于CT、MRI、DSA等医学影像为主的多维度医疗影像分析系统,旨在建立起全球最专业的心脑疾病影像及数据分析平台。
阅影科技由美国、欧洲归国的教授、工程师创业者于2017年组建,公司依托标准的循证医学体系和计算医学范式,借助人工智能、影像学、机器视觉、仿真科学、数据挖掘等底层技术,实现临床诊断从影像形态学指标到影像功能学指标的全面升级。据悉,阅影科技产品定位于冠(冠状动脉分析)、心(心脏功能评价)、颅(颅内动脉分析)、脑(脑功能评价)、周(周身动脉分析)五大领域,提供覆盖心脑疾病从筛查、诊断、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到术后随访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近日,阅影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参与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均为知名机构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包括大钲资本、荣泉创投、天士力资本和盛大集团旗下投资基金。本次融资款项将用于加速公司多产品并行研发、中美临床试验及商业化落地。阅影科技创始人张超表示,这些知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和长期的多方面支持,既是对公司竞争实力和发展前景的认可和背书,也将为公司引入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专业人才,帮助公司提升和完善治理水平,助力公司业务腾飞。
从介入到无创FFR,阅影科技首创“心脉一体”检测模式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心血管病患人数已达到3.3亿,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中。其中,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高发病症,患者人数已超过1,139万。多年以来,冠心病都是全球和中国死亡人数最高的疾病。2019年,全球和中国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分别达到900万和175万。
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冠心病的精准诊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上,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冠心病测定技术路径已经成为专家共识和指南推荐。FFR指存在狭窄病变时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正常状态下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之间的比值,可辅助医生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判断是否会引发心肌缺血病变。
过去,临床测量FFR数据需要通过有创的压力导丝介入,具有侵入性、操作复杂、价格昂贵、风险高等缺点,患者的依从性低,所以临床普及率不高。而无创的CT-FFR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流体力学等技术,以算法替代压力导丝介入作为测量方式,因其非侵入性、精准性、低成本及易操作性等优势,有望替代传统有创FFR大规模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和体检。
阅影科技创始人张超表示:“从未来的替代情况来看,有创FFR作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诊断的金标准,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有自身的价值,不会完全被CT-FFR替代。但是随着CT-FFR的无创性、安全性的提升,在中度狭窄冠心病患者的初筛等场景下,CT-FFR将会发挥更大作用。2021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公布的最新指南中将CT-FFR技术列为2a级推荐,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CT-FFR是计算医学的典型代表。2005年首次提出的计算医学概念强调针对医学实际临床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影像学、机器视觉、仿真科学、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达到临床医学所要满足的标准。而这正契合了阅影科技的定位,该公司正是基于计算医学与循证医学体系,聚焦心脑临床应用,致力于提供一系列旨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影像辅助诊断和治疗解决方案。
阅影科技的CT-FFR产品脉影®是一款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主要结合了冠脉CTA解剖和FFR功能评价,只需以静息CTA数据为基础,无需特殊扫描或使用额外药物,就能够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来模拟冠脉内血流与压力,再经过复杂的图像处理和运算过程,即可获取冠状动脉树任意点上的FFR值。
阅影科技脉影®的检查实例
目前,阅影科技已经完成了脉影®产品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2年中获得NMPA的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阅影科技也已启动脉影®产品FDA认证和美国临床试验流程。
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阅影科技并没有止步于单纯的冠脉CT-FFR产品,而是在产品布局的纵深性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基于CT-FFR技术,阅影科技首创了“心脉一体”的检测模式,实现从心脏到冠脉一体化的功能学检测。
在临床上,FFR数值只能作为判断冠脉血管供血是否充足的指标,对于心脏下游心肌及心脏腔室的功能性判断无法实现。因此,在对瓣膜病、心肌病等结构性心脏病进行诊断时,FFR不能作为唯一的疾病评判指标,医生往往还需要患者的心肌应变、腔室血流、跨瓣压差、射血分数等临床指标,辅助进行精准评估。
2019年,美国及欧洲临床学家就曾提出,CT-FFR检测的未来方向是“心脉一体”——通过一次CT检查,将心脏里血液从心腔到冠主动脉的所有指标分析出来。对患者CT造影图像进行FFR分析时,同时对患者心肌和瓣膜进行精确建模分析,提供一整套心脉参数,这就是阅影科技首创的“心脉一体”影像诊断,更能贴合临床医生需求,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精准、全面的指导。
阅影科技的第二款旗舰产品心影就是一款提供全面心脏功能评价的软件。基于CT造影图像,心影能够对心室和瓣膜进行精确建模和数据挖掘,通过图像处理和仿真技术对瓣膜病患者的心肌应变、腔室血流、跨瓣压差、射血分数等临床参数进行精准评估,辅助医生对患者瓣膜进行功能学诊断。同时,心影能够通过仿真技术对置换瓣膜的置放位置和深度进行术前规划,为临床TAVR(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MVI(经导管二尖瓣置入术)、LAAO(左心耳封堵)等提供手术策略指导,进一步避免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心影和脉影®协同,完美满足了临床医生心脏CT检测的需求,通过一次CT检测即可直接获得患者从心室到主动脉的一整套血流压力等参数,无需额外的图像采集操作,极大减轻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负担;同时,病患只需一次心脏CT检测,即可完成全心功能检查和评估,极大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检查效果。
美国和欧洲顶级行业专家携手,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阅影科技创始人张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师从世界著名流体力学科学家Dr. Rajat Mittal,曾深度参与到数字心脏项目Hopkins Heart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仿真算法、计算功能学等技术经验。2017年,阅影科技在深圳成立,团队主要研发人员和技术顾问也都毕业或曾供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一流大学,具有多年参与数字心脏项目等经验。
在Hopkins Heart项目期间,张超博士跟随导师围绕高性能仿真算法进行了深度研究,积累了十几种的算法组合,包括如何让传统的仿真算法更加适应现代计算架构。张超博士表示,该课题一直是美国仿真计算研发相关院校的核心课题,但其中却存在非常多挑战。
幸运地是,张超博士回国创建阅影科技后,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其仿真计算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公司不仅将仿真算法成功应用到现代GPU新型架构中,还保证算法得到最大的发挥,将计算效率提高了近万倍。
目前,阅影科技的流体力学仿真计算效率在不可压缩生物流体计算领域已突破千万网格1秒/时间步的计算效率,即在不依赖超算的基础上最长20秒内完成一次仿真计算,计算效率超越国际影像FFR标杆企业HeartFlow 10,000倍,位列国际顶级水平。
阅影科技CT-FFR产品“脉影®”的工作原理
脉影®首先会对患者冠脉CTA图像进行分割和定量分析,然后通过流体力学精准计算建立出3D血流模型,模拟血管的最大充血状态,计算出血流和压力,获得CT-FFR数值。从脉影®的工作原理中可以看到,CT-FFR研发的要点除了流体力学仿真计算,另一个技术要点在于医学影像的处理。
阅影科技首席科学家王纯亮教授则是一位拥有15年医疗图像处理经验的资深专家。王纯亮博士是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教授,早在2006年便开始围绕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进行研究。
在国内影像FFR企业都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图像分割精度的难题时,王纯亮教授提出:引入人工智能处理CTA影像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在保证影像精准度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围绕此技术难题,王纯亮教授潜心研究多年,不仅开发出了相关专利技术,还在国际核心医疗期刊上发表百余篇高质量论文,多次获得国际医疗大赛奖项,其技术实力在国际上有目共睹。
目前,大多数医疗影像AI企业的深度学习提供的是一种端到端的学习范式,整个学习流程完全交给深度学习模型直接学习从原始数据到期望输出的映射。而阅影科技开发的AI算法借鉴了人类的学习路径,先从健康、正常的解剖结构入手,再去发现异常结构,然后综合两方面信息自动判断,保证只需要少量的优质算例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的搭建,大大减少了对原始医疗数据的依赖。
如此一来,即便扫描影像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弥漫钙化或运动伪影,阅影科技的产品也能准确进行血管分割。临床数据显示,脉影®测量FFR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和93%,对于医生最需要辅助诊断的临界区间FFR灰区(即FFR在0.75-0.80之间)计算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能够有效满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需求。
数据不出院,实现端到端的全自动本地化部署
传统CT-FFR测量计算量较大,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需要医院将CT数据上传云端,再通过企业服务器去计算,最后把报告反馈到临床科室,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小时甚至数天。
阅影科技独有的自动化图像处理技术和超高效高精度血动力仿真技术突破性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准度、降低算力需求,可对CT图像进行全自动化处理,3分钟内便完成一次冠状动脉FFR数值自动测量,实现脉影®产品的本地部署,确保数据不出院。
因此,阅影科技在产品落地上,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端到端的全自动化,从影像的输入到结构化报告的输出,实现完全的线下化、本地化,保证了院内大检测量下案例检测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同时,本地部署模式还保证了医疗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符合国家和公众对数据安全愈加重视的大趋势。
从心到脑,构建全球领先的心脑计算医学平台
与很多医疗科技公司横向发展路径不同,阅影科技更专注于在心脑领域下的技术纵深延拓,不仅全面布局冠脉、颅内、心脏等领域,还在灌注、电生理等影像模态都有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例如,剪影是一款仅依赖DSA影像就能完成冠脉血管形态学和功能学分析的医疗软件。在有创冠脉造影手术中,剪影能够在已经获得的DSA影像的基础上,对冠脉血管树进行准确地三维重构并且精确地定位到病变位置,进而对病变血管进行QCA以及多种功能学分析,指导术者在术中决策是否置入支架及放置支架的确切位置。同时,剪影还是一款无创冠脉及微循环系统术中多功能指标导航分析系统,成功克服了心脏跳动的运动补偿计算难题,分析的功能学指标涵盖了FFR、IMR和CFR等一系列临床完整功能学金标准,实现冠脉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检测的一体化评估。目前,该产品获得北京市科技计划百万级项目资助奖励。
阅影科技的另一条核心管线布局在颅内功能学诊断方向上,并基于此开发出脑血管生理功能评估软件颅影®,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数字化脑血流储备功能诊断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其不只针对颅内动脉诊断,还面向颅内多模态影像融合。颅影®利用脑部核磁图像进行精确建模和数据挖掘,通过仿真技术实时重构血管的三维解剖学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无创、快捷地提取出三维颅内血管树结构并计算出脑血管FFR值,用于患者颅内血管病变功能学评价,其潜在的临床价值获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肯定。
目前,阅影科技已经开始与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剪影产品的临床试验,同时将与宣武医院等国内顶尖神经疾病中心合作,作为颅影®产品落地的中心。
此外,在与众多医生的密切交流合作中,阅影科技还应医生要求,研发出多款针对周身血管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做到“按需定制”,切实解决医生迫切的临床需求。
关于未来:阅影科技的全球化战略
张超博士还告诉动脉网,海外布局也是阅影科技非常重视的战略方向。作为国产影像分析产品提供商,产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提,一定是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在海外建立起技术优势和壁垒。
“产品海外商业化最容易受限于专利风险,如果只模仿海外已经做成的‘me too’产品,是很难打开海外市场的。但是我们阅影科技从产品立项之初,就一直坚持独立创新的思路,做‘me better’甚至‘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级别的产品,为产品走向世界铺垫好第一步。 ”张超博士说道。
因此,阅影科技在创立早期就已经做好了海外市场的专利布局,与美国专业律所合作,围绕旗下各个产品线/技术线进行专利风险规避,同时搭建自身的专利技术壁垒,为产品的国际化规避风险并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
在海外市场,公司正在与斯坦福医学院的心内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并引入海外知名医学专家,共同开展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将产品的临床循证做得更扎实,提升循证链等级,为公司产品获得海外监管机构认证和全球商业化推广做好铺垫。
关于未来,阅影科技深信,凭借公司深厚的技术积淀、丰富的产品布局和深刻的行业洞见,能够将中国的计算医学产品成功推向国际市场,为中国在国际计算医学领域占据领先优势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