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华西医院教授李康:创新是“接力棒”,不同的工作应该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作者: 牟磊 2021-12-20 11:06

为进一步梳理以研究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器械及技术创新路径,动脉橙果局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发起发起面向研究型医院各个创新团队的调研采访,共同探索医院创新转化的新模式。


专家介绍


640.jpg


个人简介:四川大学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科研副院长,华西医院-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主任,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护理省重点实验室智慧护理学科带头人,成都市高新区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首批项目医疗手术机器人研究院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力学,人机交互和医疗机器人,医学影像和视频分析和医疗器械创新等领域的研究。


当前,一大批医疗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正陆续踏上回国的征程。


根据橡树岭高校联合会(由100多家美国高校成立的联合组织)估算,2001年在美国获得科学或工程学博士学位5年后,仍居留在美国的中国公民比例为98%。而最新的估算结果显示,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70%,这表明大量高技术人才正开始向国内“迁移”。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近年来,随着中美竞争愈演愈烈,美国科研体系开始向中国科学家处处“设限”。以科研经费为例,201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增加了对有未公开的、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经费来源或是与其他国家的机构存在联系的科学家的审查,这表明中国科学家想要获得科研经费将比以往更加艰难。


但这并不是中国科学家回国的唯一原因,国内科研整体实力的快速上升同样至关重要。根据科技部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达2.4万亿,同比增长近8.4%,在“真金白银”的推动下,我国当前无论是在实验室等科研硬件上,还是在政策体系等科研软件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与美国科研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除此之外,为吸引更多海外科研人才回国,地方政府可谓是给足了“诚意”。以“岷山行动”计划为例,这是成都高新区今年年初为招引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出的重要举措。据悉,该计划将在未来5年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并发布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其目的是打造核心技术裂变能力,助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6月15日,首批“岷山行动”计划2个医药健康项目成功揭榜,支持金额超1亿元,这其中就包括了李康博士所牵头负责的“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项目。


据悉,该项目团队汇集了华西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含院士在内的21位知名专家,将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以及华西医院—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等资源,围绕医疗手术机器人方向,预计5年内将聚集190名科研人员,在西部实现首个医疗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康博士决定回国,他到底想要在国内做什么呢?作为一个刚刚回国的海归博士,他是如何看待国内创新环境的呢,又有着怎样的见解呢?为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动脉橙果局对李康博士进行了专访。


医疗机器人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的“标准答案”


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我国虽然起步慢,但发展速度却相当之快。


根据数据显示,2016至2019年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复合增长率高达28.82%,2019年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7%。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35%。


在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也心生疑虑: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需要医疗机器人呢?


针对这一问题,李康博士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谈道,“现在很多医院都开展了关节置换手术,这个手术量确实是上来了,但同时,翻修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翻修就代表着没有做好,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医生在进行手术上位置没有放对。如果从更深层次分析,就是我们医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就会导致治疗效果存在偏差。”


“但医疗机器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点,一方面是它建立了标准化的治疗体系,保证了就医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它很好的解决了资源浪费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首先,翻修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另外,如果基层医院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治疗体系,那么所有的人都将来华西医院看病,这无疑让医疗资源的平衡性更加偏移。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医疗机器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李康博士补充道。


但这要如何实现呢?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技术上的问题。以骨科机器人为例,骨科的力学要求非常高,其磨损也相对厉害,当金属植入体内之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研究上融入更多工科元素,这对医疗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解决的是数据采集的问题。医疗机器人实质上是整合了所有的优质医疗技术,因此如果能采集到不同维度的数据,无疑将增加机器人的操作能力,这对提升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应用价值。当前,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不断融入医疗领域,这使得对患者从诊前到诊后的全流程数据采集体系有了可能。


最后要解决的是生产的问题。李康博士表示,医疗机器人项目未来将在各大核心地区建立设计中心,并将依托这些设计中心分别建立仿真平台,以此形成高效率、低成本、全覆盖的生产体系。


在创新这件事上,应该将不同的工作交给不同的人


未来更多的机会将来自交叉型创新领域。


当前,国内医疗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交叉融合、快速演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对于科研团队来说,想要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就需要在不同的技术维度中找到“结合点”,并将多方核心能力进行充分整合。


以李康博士所负责的科研项目来说,项目团队汇集了华西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含院士在内的21位知名专家。这些高校专家将负责不同的技术领域,其中,李康博士带领的华西医院团队主要负责医学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在李康博士看来,这样“分工合作”的方式对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谈道,“我们现在这个课题团队其实很难复制,因为我们比较开放,拥有不同技术的专业人士,并且这些人都有一些成功的经历。除此之外,我们也有懂运营的、懂转化的、懂市场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加入很好地磨平了产和研之间的这种隔阂,对项目的推动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李康博士也在挖掘更多创新潜力。当前,“医工结合”正成为一种共识,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设立医工结合学院,其目的就在于让工科的核心技术更好的运用于医疗领域,从而激发医疗行业更多的创新力。


李康博士深刻认识到一点,他与西部地区唯一的中美一流高校联合办学机构的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进行合作,共同在科研上进行深度探索。他谈道,“以我们的机器人项目来说,在研究方面,本身就需要很多力学,控制,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因此,匹兹堡学院的加入将很好地解决我们在工科上的一些技术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研究项目的潜能。”


据悉,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是由四川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外联合学院,是两所享有国际声誉的中美名校强强联合进行国际化办学的新模式,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美大学合作机构层次的五所学院之一。匹兹堡学院引入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ABET认证的课程体系、全球公开招聘的师资及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两校的学术及教育优势,采用全英语授课方式,正在建设包括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等门类齐全的工科专业, 将从海外引进上百名优质教授。


在李康博士看来,与匹兹堡学院的合作不仅仅是更好地推动科研项目,同时也是挖掘更多年轻创新力。他表示,“医院与高校的联合研究形式,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机会。比如高校的工科方向的助理教授,他们都很年轻,也对创新很有激情,但是他们长期在学校中,很难去接触到临床资源,整天只能对着空气去想临床场景,这对项目研究以及他们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他们需要在临床上积累一些经验,而华西医院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点。


据李康博士介绍,课题团队现在组成了差不多六七个这样的毕业设计团队,团员主要是本科生,他们专注于医工交叉领域,主要做的是第一级初始的探索工作,然后针对性地出一些阶段性成果。如果这些初创成果有价值,团队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包括会让研究生也加入进来,继续在这个课题上进行深挖。


李康博士表示,“其实,这种创新模式在美国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了,比如已经上市的静脉采血机器人就是由本科生去完成的,这说明这一创新模式是能走通的,我们应该给年轻人在创新上更多机会,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有创造力。”


科研经不起“拖”,相应的制度应该更明晰


很多人一想到科研,首先会觉得很难,其次就会觉得它是一个相当漫长的事情,但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科研不“慢”,“慢”的是流程


以投资为例。在一个科研项目中,投资机构都已经准备打款了,但是项目团队这时候可能还在走审批,还需要开会进行审议,只有当这些全部通过后,款项才能真正进来,这个过程大都需要半年,有时甚至更长。


但投资机构会停下来等你吗?当然不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他们的整体节奏是非常快的,他们更期望的是一种“短平快”的形式,因此在漫长的审批过程中,他们可能早已没了耐心


资金进不来,对于研究项目来说,就等于是切断了它的“经济来源”,项目很难再继续推动下去。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推动下去了,也会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市面上可能早已有更好的创新技术或者替代技术,到那时候,技术本身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了。


但除了审批长之外,科学家们可能还需要去“摸索”,因为整个流程可能都是不透明的,你不知道下一环节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一环节的具体审核时间大概要多久,科学家们会显得手足无措。


李康博士就困在这样的尴尬之中。他谈道,“回国之后,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制度,然后再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推动。但很多时候,我都在各个环节之间来回折腾,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管理环境,这让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没有确定性。”


但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好解决的。据李康博士介绍,在美国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中,它会有一个非常标准化的流程,并且每个流程结束之后都有阶段性成果,所以科学家不需要从头做到尾,只需要做你最擅长的事,然后拿到你应有的回报,把你不擅长的事交给下一级来做,整个流程像“接力棒”一样,非常顺畅而且高效


然而在国内,当前还没有这样的体系。李康博士谈道,“在国内科研项目中,科学家要一直参与其中,可能还会在其中去做自己根本不擅长的事情。除此之外,科学家想要获得回报必须要等到项目商业化成功之后,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科学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但在李康博士看来,这样的“不利局面”正在逐步改善,这也是他为何回国的原因。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在科研体系上确实是存在了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已经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逐步在解决和完善,在这个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间,当然也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努力


>>>>

关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640 (1).png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与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和高新区政府直属单位共同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是华西医院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中心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为基础,以开放式合作的方式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精准项目挖掘与对接、商业化评估、市场调研与分析、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转化方案设计、临床研究助理(IIT和IST)、学术会议、培训及产学研交流活动组织等全方位支撑,建立医学创新服务与评价体系,推动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文章标签 科研转化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牟磊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建立首个中医数字化创新研究院,太一良方打造一站式中医产学研用销健康+解决方案

2023“医创先锋,改变世界”碧迪医疗+HiMed医疗创新营

对话荷塘创投:坚持硬科技投资,甘做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编外“CEO”

“北京大学百洋医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金”设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牟磊

共发表文章199篇

最近内容
  • 出海这一暴利赛道:没有巨头,大家当前都是“创业者”

    2024-04-22

  • 首次敲开“国家队”大门,这一医疗赛道已到爆发前夜?

    2024-04-19

  • 今年,医疗人不必“死磕”IPO!

    2024-04-10

上一篇

瞄准自身免疫与代谢类疾病临床用药空白,和度生物开发活体基因工程细菌药物

2021-12-20
下一篇

2021复宏汉霖全球研发日:斯鲁利单抗在小细胞肺癌中表现优异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