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创“大学+企业”合作研究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如何在医疗创新上从0走到100?

作者: 王茜 2022-04-24 11:18

医疗创新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底色。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这三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医疗领域的创新与变革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2年2月23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新冠口服药、AI蛋白质折叠、疟疾疫苗、新冠变异追踪等医疗技术位居前十。这些突破性技术在为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治疗方法和诊疗试剂提供充分可能性的同时,也凸显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医学创新和转化方面的优越性。


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861年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至今已经孕育97位诺贝尔奖得主、8名菲尔兹奖获奖者、26位图灵奖得主,以及52位国家科学奖章获奖者。同时,由其校友所创办的公司利润总值达到1.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2014年)。


事实上,麻省理工学院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医疗创新和转化的重要性。据了解,麻省理工学院不仅开创了“大学+企业”的合作研究模式,成为全球“产学研”结合最成功的一个组织,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每年都将诞生大量医学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


但这并不容易,即便是世界级一流高校,想要在医疗创新和转化领域做到全球领先,除了自身要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之外,掌握如何释放创新潜力的方法也同样重要。那么,麻省理工学院在医疗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究竟做对了什么呢?动脉橙果局进行了深度分析。


主动脉连接心脏:麻省理工与肯德尔的“休戚与共”


麻省理工学院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全球医疗创新的中心地带。


一说到麻省理工学院,就不得不提及肯德尔(Kendall)广场。肯德尔(Kendall)广场被誉为“地球上最具创新性的1平方英里”,这里聚集了13家入选国际TOP20的生物医药公司,吸引了6.6万名科创人才在此生活和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位女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曾这样形容这片极具创新因子的土地:“肯德尔广场是地球上许多其他地方都没有的一种创造性强度的发源地,它具有创业文化和对社会重要问题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关注。”


而这些“地理条件”为麻省理工学院在创新和转化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麻省理工学院位于肯德尔广场的中心,在为其提供顶级的生物工程实验室和研究人员的同时,也借助肯德尔广场良好的医药生态圈和独特的医药生态系统进行自身医疗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波士顿环球报》曾形象地描述二者关系,“肯德尔广场就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而MIT就是主动脉”。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管是最初的癌症研究中心和剑桥创新中心,还是如今的麻省理工学院创新总部,在肯德尔广场独特的医药生态系统中,麻省理工学院都建立了与企业新型交叉的互补关系,通过“产、学、研”三管齐下,为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支撑,实践落地:MIT-TLO发挥“孵化器”功能


1970年,斯坦福首创“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这一新型职能部门,它的核心工作是帮助校内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在这之后,全美各大高校纷纷效仿,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但麻省理工学院并没有沿用“技术许可办公室”这一称号,而是取名为“技术授权办公室”(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简称MIT-TLO),主要负责校内科研成果从发明披露、技术评估、专利保护到最终商业价值转化的全流程服务。


1.png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授权办公室(MIT-TLO)的技术转移流程


具体而言,当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人员或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取得一项先进技术、设备或新材料等成果,并且觉得该项发明有价值或有必要向公众进行成果转化时,他们会与“技术授权办公室进行早期接触,并进入交流讨论的环节,双方共同将发明在后续披露、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而后进入正式的技术转移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移流程非常体系化,它不是一个政策,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态系统。该流程分为七个阶段,依次是分明披露、技术评估、专利保护、需方评估、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收益分配。阶段与阶段之间环环相扣,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孵化器体系”。


如何理解“孵化器体系”呢?麻省理工学院运营的“孵化器”强调大学与企业、社会的链接,强调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要促进大学与工业间的技术转移和产品的商业化。


以麻省理工学院牵头的“M2D2孵化器”为例。该孵化器由麻省理工学院洛厄尔分校和其医学院共同运营,主要是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工程、业务管理、医疗程序、原型设计和临床试验方面的专业服务。


具体而言,M2D2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搭建了多样化且完整的创新服务链条。


一方面是提供硬件支撑,主要代指实验室。据悉,M2D2的实验室拥有支持早期产品开发的关键设备,更为重要的是,M2D2会根据每年对常驻公司进行民意调查,通过了解初创公司对共享设备类型和资源的需求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据统计,在过去一年中,M2D2在设备和升级方面的投资超过百万美元。


另一方面是提供市场化资源。据悉,M2D2每年会以活动的形式,去为初创企业提供曝光和资金渠道,帮助其快速融资或者接触市场资源。除此之外,M2D2还会根据初创企业需求,对这些市场资源进行分析,最终精准匹配给初创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过程之中,M2D2不会持有任何初创企业的股权,也不主张占有任何知识产权。


据数据统计,从2008年成立以来,M2D2孵化器为马萨诸塞州审查了约260家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以纳入其孵化计划,并帮助80多家初创公司推进其医疗设备和生物技术创新的开发。迄今,参与到M2D2孵化项目的公司中,已有18家因被收购或需要扩展到孵化器以外的领域而顺利毕业。


他山之石:国内高校如何“借风”加速成果转化?


当前,国内高校都在加速推进医疗领域的创新和转化。


2017年,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发起设立的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正式成立,其主要是为早中期医疗器械项目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2019年,北大医学院发起并正式启动了北大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中心(简称北大医学科创中心),旨在探索医学高校与社会各界协同发展的新领域、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全国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平台。


除此之外还有西湖大学。与2018年正式改名的西湖大学是一家民办的专注高精尖研究的新型大学,其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定位,深度聚焦生物医学工程等13门一级学科,旨在以一种更高效、更系统化的模式,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国内更多的高校当前在医疗创新和转化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约10.7%,相比上年的8.1%略有上升,但放眼全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三大技术转让方式比例分别为专利许可4.4%、转让3.6%、技术入股2.7%。高校产业化率仅有3.0%,远低于企业的46.0%。


这必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那么,我们能从“先行者”麻省理工学院在医疗科研成果转化上学到哪些经验呢?


第一,打造区域创新地理集群。从麻省理工学院科研转化成果之路可以看出,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衍生的高新企业往往集聚在高校附近,逐渐促成了一个吸引风险资本家、企业家、管理者和其他支持机构的地理集群,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基础性“磁铁”。


第二,培养有经验的技术转让团队。美国许多高校都设有技术转移办公室,由学校直接管理知识产权,通过搭建科研人员与产业界的桥梁和纽带,负责有关成果转化工作。麻省理工学院从实验室专利技术到大规模科研成果转化的背后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技术许可办公室。


第三,推进“产学研”三管齐下。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政府-产业”模式,一方面麻省理工学院通过接受政府、产业界的资助以及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来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政府、社会培养人才和输送科技成果,为本地产业升级服务,不断创造新公司和新企业,服务当地经济。


在该模式中,麻省理工学院提供了多样化的扶手,帮助在校学生和教授进行科技商业化的尝试,实现了在科学研究、实际应用、教学以及学校收益的最优组合。


第四,设立合理转让分配机制。在科研成果转化最为核心的利益分配上,麻省理工学院的利益分配机制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之源。在分配过程中,技术许可办公室收取15%的佣金,发明者获得利润的1/3,其他则由各院系和基金会共同分享。值得一提的是,发明者和麻省理工学院都会将各自收益拿出来,继续投入到医疗创新之中,这保证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活力。


对于当前的国内高校来说,医疗领域的创新和转化正在成为它们新的课题,因此,在这样一个起步或者说是重塑阶段,遇到难题,走得慢都是极为正常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初期也是如此。
医疗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一定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所以,对于当前站在这条前行道路上的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到在创新转化路径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逐步通过内力或者外力去解决,才是真正重要的。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茜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王茜

共发表文章3篇

最近内容
  • 三位哈佛博士如何拿到近亿美元创业基金?

    2022-05-19

  • 从顺势而为到乘势而上,医疗创新转化的“难”与“蓝”

    2022-05-10

  • 首创“大学+企业”合作研究模式,麻省理工学院如何在医疗创新上从0走到100?

    2022-04-24

上一篇

合成生物“写实”中的三幅画:工笔画,山水画,素描画【VB思享会】

2022-04-24
下一篇

疫情期间强化个案管理,微脉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