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年近3亿元订单,和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多肽赛道的产业经

作者: 张艺 2022-07-20 10:00
中晟全肽
http://peplib.cn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多肽药物研发商 | A+轮 | 运营中
中国-湖南
2021-04-29
融资金额:RMB¥2.2亿
鼎晖百孚
查看

近日,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晟全肽”)宣布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达成一项可行性研究合作,该项研究旨在针对一个选定的靶标蛋白发现具有高亲和力活性的多肽分子。

 

研究利用的正是中晟全肽的多肽筛选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个高度多样化的一孔一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库。

 

除了阿斯利康,自去年开始启动BD工作以来,中晟全肽已与先声药业、丽珠医药、天士力集团、康缘药业、Immetas、Sanegene Bio等众多国内外药企达成合作,合同订单额将近3亿元。

 

成立于2017年9月的中晟全肽,是一家专注于多肽先导药物发现的平台型企业。

 

logo-260-80.png 

 

中晟全肽拥有全球独创的多肽信息压缩技术(PICT),已完成包含近5亿种多肽信息的超大型多肽实体库的构建,为多肽新药发现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种子库”。

 

2019年10月,中晟全肽获得1亿元A轮融资;不到2年,又完成翻倍金额2.2亿元的A+轮融资。鼎晖、达晨、同创伟业、澳银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利用独有核心技术构建超大型多肽实体库的公司。”中晟全肽创始人陈磊自信地说。


为什么要建多肽库


陈磊是企业家和投资人出身,积累了逾20年市场开发、企业运营、交易谈判、商业投资等方面的深厚经验。

 

1996年加入了湖南金沙药业有限公司,他一待就是18年。从普通员工,到通过管理层收购(MBO)成为执行董事,再到主导公司定增上市,最后将公司定增并购到一家上市公司,他完整经历了一家企业的运营全流程。

 

随着集采和一致性评价的推进,传统药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陈磊认为创新药才是未来,为了能更近距离地了解行业和创业,他进入创投圈成为了一名投资人,先后投资了金沙药业、博迈医疗、华腾制药、慕恩生物、安信生物等10余家公司。

 

在2015年,陈磊遇到了科学家李向群博士和王珠银博士的创业项目,非常认可二人首创的PICT技术(Peptide Information Compression Technology,多肽信息压缩技术),于是三人决定一同创业。2017年9月,中晟全肽正式落地运营。

 

李向群是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普渡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后,王珠银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病理学博士后。两人在多肽领域均有30多年的科研和产业经验,李向群曾担任药明康德多肽研发部执行主任、成都圣诺研发副总裁,王珠银曾也曾在金斯瑞任研发副总。

 

两人在做多肽药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多肽药物的研发需要不断地设计、定制、合成,因此客户需要反复下单,而且耗资巨大,周期较长。

 

小分子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各大药企几乎都各自拥有了庞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一旦出现新的靶标,就能快速筛选,获得新药分子,并进一步推动新药上市。

 

受此启发,两人希望借助多肽分子库,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成功率的筛选结果,缩短多肽新药发现阶段的周期,从而进一步缩短多肽创新药上市进程。

 

天然氨基酸共有20种,因此如果需要包含所有的2肽,那么多肽全库的库容要达到202个;如果需要包含所有的3肽,那么库容要提升到203个;如果需要包含所有的4肽,那么库容则为204个,依次类推。

 

这带来的是高昂的建库成本、过长的建库周期难题。以常见的5肽为例,构建一个包含所有5肽的库容需要为320万个,建库的制造成本约1.6亿美元,传统的合成技术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

 

两人经反复研究,首创出一种PICT技术。该技术以生物技术取代传统的化学合成技术来构建和生产多肽库,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能够缩短药物的筛选周期,加速多肽药物的研发进程。

 

跻身全球主流公司行列

 

PICT技术为中晟全肽独家拥有的专利技术,已在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和中国获得专利授权、美国专利在审。该技术利用生物学手段对多肽信息进行压缩,可将多个多肽的信息集成进一个多肽,从而实现以相对较小的库容包含较大的多肽信息量。

 

“公司成立将近5年,我们花了3年半左右的时间来构建大型多肽实体化合物库。”陈磊介绍,中晟全肽已利用PICT技术成功构建了包含近5亿个多肽序列信息,包含有五肽及以下完全库和六肽至八十肽以上部分库容的超大型多肽化合物库(简称五肽全库ZSenithFive®),共由约8万个80环肽组成,其中每个化合物均独立、定量分装,为多肽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种子库”。

 

PICT构建多肽化合物库的过程.png PICT构建多肽化合物库的过程

 

总的来说,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合成多肽库,以及传统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等方法建立的混合多肽库,中晟全肽的五肽全库ZSenithFive®有多个优势。

 中晟全肽用PICT构建的多肽全库优势展现图片.png

中晟全肽用PICT构建的多肽全库的优势

 

“国内有很多布局多肽药物研发的CRO/CDMO公司,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只提供定制合成的方法,自身并没有建立拥有知识产权的多肽库。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构建超大型多肽实体库的公司。”陈磊自信地表示。

 

从全球市场来看,已有一些构建大型多肽库的企业,比如日本的PeptiDream(2013年于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和英国的Bicycle Therapeutics(2019年于纳斯达克上市),“这两家企业基于跟我们不同的技术来构建多肽库,位居世界前列,现在,中晟全肽已经是全球主流的3家公司之一。”

 

陈磊强调与竞争对手相比,中晟全肽的差异化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中晟全肽的多肽库是独立包装,实现了一孔一态,含量、浓度、纯度均达到了一致,适合对已知靶标和新兴靶标进行盲筛。二是中晟全肽的多肽库能够实现在分子、细胞甚至活体动物水平进行筛选。

 

中晟全肽计划在未来3年将进一步扩大现有多肽库容,实现超过100亿个多肽序列信息的超大型多肽化合物库容。同时,公司纳米环肽库平台、第三代PICT实体库平台、动物多肽库平台、靶蛋白表达平台、AI辅助筛选技术平台等多个发现平台将陆续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

 

近3亿元订单背后的产业经


目前多肽药物最主要的市场在欧美,但亚洲地区由于庞大的患者群体、不断增长的医疗支出,以及对创新治疗的关注,多肽治疗市场正快速增长。

 

目前来看,国内多肽领域的优秀CRO/CDMO公司比较多,比如成都圣诺、中肽生化、翰宇药业;而多肽创新药研发企业总体较少,而且无论是科研端还是企业端,大部分研发人员,其实是小分子研究背景出身,真正有多肽研究经验的人才非常少。

 

但近年来,随着多肽药物成药性和分子发现这两块的核心瓶颈被突破,国内多肽创新药研发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复星医药、恒瑞医药、普莱医药、先为达生物等药业纷纷布局多肽赛道。

 部分合作客户.png

部分合作客户

 

加上我国政策对创新药的鼓励,包括天士力药业、康缘药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仿制药企、中成药企也开始转战多肽创新药赛道。

 

自2021年开始全面启动市场拓展工作后,中晟全肽已经和阿斯利康、先声药业、丽珠医药、天士力集团、康缘药业、Immetas、Sanegene Bio等众多国内外药企达成合作,合同订单额将近3亿元。并逐渐形成了以依托多肽库,为客户提供目标靶点“里程碑”式的服务为主,同时可为客户提供PCC、IND等各阶段项目转让为辅的商业模式。

 

基于专家团队、平台创新能力、多样化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中晟全肽获得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已顺利完成了2轮共3.2亿元融资。

 

平台创新能力、项目推进速度,以及项目推进结果,往往和融资进程和投资者的认同是正相关关系。陈磊表示,中晟全肽在招聘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将着重研发投入,“预计今年投入1亿的研发费用。”

 

谈及未来规划,短期内,陈磊希望能够尽快推动公司上市,通过二级市场的力量,进一步优化升级技术平台,加快以多肽实体库为核心的多平台多中心能力建设,构建动物多肽库、纳米环肽库、靶蛋白表达平台、AI智能筛选平台等互补性平台。

 

长期,他希望围绕多肽药物赛道,专注做好发现端能力建设,让中晟全肽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多肽先导化物和候选新药的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为全球多肽药物的发展赋能。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张艺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张艺

共发表文章58篇

最近内容
  • 获批中美双IND,这家补体药企正科研转化全球FIC

    2022-11-28

  • 中、欧双院士参与创立,这家最擅长靶点发现的初创企业在做什么?

    2022-11-17

  • 这家AI制药企业为何要以药化专家为主、AI为辅?

    2022-11-07

上一篇

养宠的8090后,撑起了一个百亿级市场

2022-07-20
下一篇

攻破高壁垒核心制造技术!明澈生物着手打造系列眼部监测及治疗微型医疗器械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