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全球第3家,成立1年3轮融资超2亿元,80后女科学家如何实现创业梦?

作者: 张艺 2022-07-25 10:05
血霁生物
http://www.xuejibio.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商 | A轮 | 运营中
中国-江苏
2023-12-19
中博聚力
查看

在2021年6月,朱芳芳成立血霁生物之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两家从事血小板产业化的公司——日本的Megakaryon和美国的PlateletBio。

 

血霁生物成立,全球第3家,中国第1家从事血小板体外再生产业化的创新公司正式诞生。

 

血霁生物备受资本青睐,成立第一年内就迅速完成了三轮融资,吸纳超2亿元资金。今年上半年干细胞疗法领域超1亿元的融资事件有7个,其中血霁生物就占了2个,受到了招银国际,北极光创投、鼎晖投资、红杉中国等多家知名资本的青睐。

 

朱芳芳拥有约15年的干细胞研究、产业和投资经验。她曾师从著名干细胞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教授,以及“干细胞之父”、斯坦福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Irving Weissman教授。

 

除了深厚的学术背景,朱芳芳还深受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创业氛围的熏陶,攻读博士后期间就体验了硅谷“车库创业”的文化,深知“如果我去做一个创业项目,我缺什么,需要补足什么。”她甚至在创业前,有目的性地进入了美国一家风投机构,储备创投圈的经验和资源。

 

从科学界到产业界转化,需要多个能力拼图。但是在朱芳芳这位80后创业者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创业者的特征:创业的种子早已在心中埋下,创业的目标异常坚定,他们创业的每一步也都经过了精心的规划。


微信图片_20220722193044.jpg

  血霁生物创始人朱芳芳博士


“我一直在补足创业所缺失的拼图”


朱芳芳创办血霁生物的想法由来已久。


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朱芳芳受到一位学姐的影响,萌生了创业的想法。那是差不多10年前,当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还没有进入黄金发展期,这位学姐是默沙东大中华区技术转移的负责人,应邀到北大讲述科研和产业间的技术转化。朱芳芳对她的讲述内容印象非常深刻,也因此对科研成果产业化产生了更浓的兴趣。

 

此后,朱芳芳坚持参加北大生命科学产业协会、北大北加州校友会、美国浙江商会创会的工作,也是受到了这位师姐的影响。在参与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湾区知名的创始人,得到了他们言传身教的机会,也积累了很多产业和创业的知识。

 

“从科研到产业的路上,我一直把她当做我人生的引领者,在职业上不断向她靠近。”朱芳芳认为,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你把某个人当做你的偶像,很多时候你就会往这个方向走。影响我的人很多,但是我觉得有三个人,在大方向上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带上了他们的印记。

 

除了这位北大学姐,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她的博士生导师邓宏魁教授严格自我要求、事事身体力行的科研态度,对朱芳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朱芳芳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跟随Irving Weissman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作为一位出名的科学家,Irving Weissman教授第一个成功分离纯化了造血干细胞,用于白血病的移植治疗,因此被称为干细胞之父。

 

但同时,Irving Weissman教授还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拥有很强的科研转化概念。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创立了后来的上市公司Stem Cell Inc.,之后又紧扣自己的科研,成功创办了多家干细胞领域和癌症免疫领域的翘楚公司,这直接影响了朱芳芳之后的创业选择。她记得,Irving Weissman教授说自己下半辈子最激动的事,就是创办了癌症生物技术公司Forty Seven,这是全球第一个把CD47靶点产业化的公司,后来被吉利德以49亿美元收购。

 

正是在斯坦福学习和硅谷工作的过程中,朱芳芳的创业想法慢慢成型。她发现硅谷拥有良好的创业沃土,聚集了很多孵化平台,以及天使和VC基金,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当时我跟朋友在车库经营了一家公司,几乎每天都会工作2小时,周末则会工作一整天。在硅谷的这段创业经历给了我很多锻炼,让我了解了创业是怎么回事。”

 

结束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朱芳芳原本想直接创业,但考虑到自己是纯学术背景,创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她有意识地先进入了创投圈,做风险投资,看别人如何经营早期项目。

 

我的目标是做一个创业项目,我就问自己,我缺什么?需要补足什么?从科研到社团工作,再到早期投资,这些经历其实都是为了补足实现创业所缺失的拼图。”充足的准备,也让朱芳芳回国后的创业路,走得顺利了很多。


同门携手创业,坚定血小板方向

 

朱芳芳2020年11月回国,一下飞机就开始为血霁生物奔波,联系投资人朋友,2021年6月9日,公司注册,她基本上也谈妥了数千万元的种子轮融资。

 

对于早期项目来说,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组建团队。“我一个人先走一段路,希望能够给团队成员足够的信心,尤其是从海外回来的,他们面临着家庭、人际圈等各方面的选择。”朱芳芳介绍,血霁生物的创始团队基本都来自北大细胞生物学系,有几位和朱芳芳一样,是邓宏魁教授的学生。

 

全世界范围做血小板相关研究的学术机构很少,血小板领域可以说是“曲高和寡”。所以组建团队,最合适的人选还是有干细胞背景的,“邓宏魁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学生们都常优秀,而且我和他们是认识了5年以上的同门,彼此之间很熟悉,所以信任感非常强。这对于早期团队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创始团队能够一起创业,还因为大家对于血小板事业的认同感很强。“我觉得IPSC虽然仍存在各种问题,但在血小板市场化方面拥有很大的可能性,我们的团队也正因这个共同的愿景聚集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20722193106.jpg 血霁生物团队

 

在干细胞领域,选择神经系统疾病作为产业化方向的创新公司较多,因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规模大,国家为神经系统疾病所承担的经济负担重,神经系统疾病因此也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非常热门的方向。

 

但是为什么血霁生物却坚定地选择血小板?朱芳芳认为,“这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为什么要去做,另一个是别人为什么不能做。”

 

全球范围内,积极研究血小板的主要有4个学术组织,PlateletBio来自哈佛团队,Megakaryon来自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第4个学术组织就是朱芳芳导师Irving Weissman的实验室,从鼠的红细胞、血小板,到人的红细胞,在科研领域已经积累了多年。

 

血小板领域存在一定技术壁垒,学术上研究血小板的人少,因此懂得如何实现血小板产业化的人更少。

 

但是中国血小板的输注缺口由来已久,市场需求巨大。我国献血率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国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而且输血很容易传染疾病,中国作为传染病大国,容易带来更多疾病传播风险。此外,血小板的货架生命只有5天左右,不足以完成所有细菌病毒的筛查,因此我国血小板输血治疗供不应求。

 

“在Irving Weissman实验室做血小板课题时,我们有两个出发点:一是研究血小板的发育发生;二是如何解决临床的输入需求。另外,Forty Seven的抗CD47受体单克隆抗体药物会造成短期内贫血,导致血小板和红细胞急剧下降。”朱芳芳解释,“我们就想能否搭配一个能够让血小板再生的药物,后面做出一些科研成果后,就非常顺理成章地想把它转化到产业里来。”

 

朱芳芳也看到,日本和美国的两家公司PlateletBio和Megakaryon近几年里也在迅速推进研发,她觉得中国需要这样一家公司,把中国血制品的缺口给补上,这是一个民生事业。

 

看到了长三角城市群透露出的生物医药活力,于是朱芳芳将血霁生物扎根在苏州BioBAY。2021年6月公司完成注册,作为园区内干细胞领域的明星项目,短期内获得了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青睐,成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三轮融资,金额超2亿元。

 

推动管线进展是血霁生物的首要任务。朱芳芳计划未来几年内重点推进三条管线:源自成体干细胞的血小板,源自IPSC的血小板,以及通用型血小板用于药物递送。“之后的重要任务是把管线推进到临床,这是所有药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期待能尽快完成动物实验,早日开启IIT研究,然后迅速推进到人体临床试验。”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张艺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张艺

共发表文章58篇

最近内容
  • 获批中美双IND,这家补体药企正科研转化全球FIC

    2022-11-28

  • 中、欧双院士参与创立,这家最擅长靶点发现的初创企业在做什么?

    2022-11-17

  • 这家AI制药企业为何要以药化专家为主、AI为辅?

    2022-11-07

上一篇

专访中国首位RTTP张晓宇:我国成果转化主动脉通了,但毛细血管还堵着

2022-07-25
下一篇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举办核酸药物“揭榜挂帅” 技术攻关项目答辩启动仪式

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