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智药科技黄韬:AIDD道阻且长,但前路光明

谭秀英 2022-09-13 08:00

2022年7月,由于临床I期研究未达到预期标准,全球首个由AI设计进入临床的药物DSP-1181停止研发。该药物由英国AI公司Exscientia和日本住友制药合作开发,是一种用于治疗强迫症(OCD)的长效血清素5-HT1A受体激动剂。经历了过往几年的繁华与高光,AIDD(AI药物发现)行业是否前途不再明朗?


近日,动脉网对深圳智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药科技”)创始人黄韬博士进行了专访,与黄韬博士一起见证智药科技的成长,同时在时代的关口中分析AIDD行业发展。


携手中山大学进行First-in-Class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研发


自2021年起,智药科技与中山大学顶尖生物团队进行项目合作,共同研发First-in-Class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今年8月该项目获得深圳市科创委《抗疫专题2022036基于人工智能开发新靶点或新结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专项支持。


动脉网:此次合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黄韬博士:现有新冠病毒抗疫的主要手段,除常态化核酸检测外,便是疫苗和药物。其中口服小分子药物非常重要,利于病人在家自行服药休养,减轻医院压力。


目前上市的代表性口服小分子药物有两个,默克的Molnupiravir(M药)和辉瑞的Paxloid(P药)。前者作用于病毒的RdRp酶,抑制病毒基因合成;后者作用于3CL蛋白酶,抑制病毒蛋白剪接成熟。


由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变异速度快,药物一旦广泛使用,出现耐药性的风险会大为增加。鉴于目前上市药物针对的新冠靶点类型仍旧十分局限,因此从临床端来说,开发针对新靶点的药物在未来无疑是非常具有潜力:一方面作为储备力量应对潜在的耐药性危机;另一方面和现有上市药物联用,增加疗效。


动脉网:双方什么时候开始有合作的意向?各自的优势和分工是怎么样的?


黄韬博士:2021年底,双方团队经过几次会议的沟通,决定利用各自的优势,一起合作开展研发项目。


中山大学医学院感染免疫平台RNA病毒研究团队从非典爆发时期就开始研究冠状病毒里的一个新靶点,该靶点的功能与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相关。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积累,他们对这个靶点的理解非常深入,有非常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中山大学的团队负责整体项目协调规划、化学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智药科技的优势在于拥有成熟的AIDD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该项目研发过程中,我们先通过超大规模虚拟筛选技术,筛选了近20亿虚拟化合物库,找到了靶向新靶点的新母核的化合物。其次通过AI分子生成技术,对苗头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提高其活性和成药性。


动脉网:目前项目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黄韬博士:现阶段获得的先导化合物,在细胞水平对病毒的抑制活性与M药相当,同时也表现出非常不错的在体疗效。在研发过程中,由中山大学牵头,智药科技作为辅助单位,幸运地拿到了深圳市科创委《抗疫专题2022036基于人工智能开发新靶点或新结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专项支持。使得这个项目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尽快地推进下去,及早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


把握计算药物设计发展的时间节点,再次创业


动脉网:您是理工科出身的,后来又先后参与创立CloudScientific和智药科技,是什么原因使您将方向转向计算药物设计并连续创业呢?


黄韬博士: 专业方向转变存在机缘巧合。我在清华的本科专业是车辆工程,和药物没有一点联系。但在中科院力学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导师给了一个课题,用分子动力学(MD)来研究家蚕丝蛋白的自组装过程。从那个时期起,开始对使用计算方法研究生物分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硕士毕业后到上海工作,接触到CADD,逐渐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2009年参与创建CloudScientific时,我负责的部门就是CADD,推广包括MOE在内的许多优秀药物设计软件工具。为了弥补药学知识方面的不足,2014年去香港浸会大学攻读药学博士学位。


2017年博士毕业,正是AIDD技术萌芽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AIDD领域。直到今天,在计算药物设计方向上的研究和应用,做了将近18年,刚刚有一点心得。


相比于第一次创业,再次创业的责任不一样。第一次创业我只需要负责一个部门,但现在要负责整个公司的产品研发、运营和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知识面更宽。因此最近也在参加坪山区委统战部和创新广场联合举办的《点燃计划》培训班,补充经营管理和人文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


动脉网:可否结合智药科技经历,谈谈AI在制药领域的落地及商业化心得?


黄韬博士: 聆听客户的需求是起点,应该避免“拿着榔头找钉子”这种情况出现。


智药科技为客户提供的价值,首先是解决他们无法利用自身人力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更快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公开数据、私有数据、算法、经验知识是融合的,每个方面都很重要。


商业化路径上,我们选择了软件+服务,这样设计-验证-反馈-改进的迭代相对较快。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保证活下来,并且活得久,才能看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和一些机会。


动脉网:可否介绍一下智药科技的定位和目前的产品进展?


黄韬博士:智药科技的定位是技术平台型公司,面向药企和研究机构提供计算药物软件和服务。我们现阶段的主要布局是在两个方面:AI小分子药物技术平台(DeepMOL)和AI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DeepPRO)。


AI小分子药物技术平台比较成熟,服务过的客户超30家,项目从First-in-Class到Fast-follow均有涉及。AI小分子药物技术平台由靶点成药性预测、超大规模虚拟筛选、分子动力学模拟、自由能计算、分子生成、ADMET预测等技术模块组成,重点解决从靶点筛选到PC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研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难题。


AI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是相对较新的产品,主要有蛋白建模、动力学模拟、Hotspot位点分析等功能模块,帮助解决抗体、酶、疫苗等领域的蛋白设计问题。今年在一个项目上,我们利用该平台帮助客户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蛋白工程化改造的成果。


针对客户的需求,智药科技未来还会研发更多新的技术平台帮助客户解决痛点。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开发新的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加深对于新型治疗药物的理解,更能拓宽潜在市场。


动脉网:可否介绍一下智药科技与其他公司合作的进展?


黄韬博士:在和下游药企和Biotech的合作中,目前智药帮忙参与的管线大都在早期研发阶段。进度较快的管线目前正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明年或后年可以进入临床。


智药科技提供的AI辅助药物研发服务覆盖了从靶点发现到ADMET预测的各个环节,已经与几十家药企和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其中多个项目已经发现活性良好的先导化合物。


图片1.png


除了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与外界取得合作以外,智药科技还和CloudScientific一起与美国Nanome Inc.公司达成合作,作为Nanome(用于分子设计的协作虚拟现实工具)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代理商。


AI本身是对计算药物领域算法方面的改进,而在计算药物领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是3D展示。Nanome公司的产品在VR应用于药物3D展示领域中占领巨大市场,是目前同类行业中的领跑者。在美国排名前20的药企中,有超过一半的公司都已经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去进行3D结构的展示并进行药物设计。


动脉网: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黄韬博士:短期内,我们会更多地拓展技术平台应用领域,从现有的小分子、蛋白质工程领域向其他新兴治疗领域发展。关于长期战略,我们会坚持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帮助客户做好药,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


AIDD,来日之路光明灿烂


动脉网:支撑您个人在计算药物设计深耕多年的原因是什么?


黄韬博士: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对计算药物设计的兴趣始于2004年,到今年已有18年,在此期间没有换过专业方向。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出点成绩,个人就很满足。未来还会一直坚持下去,通过智药科技这个平台,开发更多解决客户需求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研发药物。


动脉网:您对目前国内外AIDD行业发展有什么自己的见解?预测一下未来的发展前景。


黄韬博士: AIDD是过去几年投资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赛道,相关话题也比较多。直到今年,我们还能看到不断有新公司涌现出来,说明这个领域还有大量的机会。


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和研究,对于AIDD行业的发展,我观察到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AI在药物研发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从一开始把AI应用在小分子药物研发,到如今将AI和抗体药物、核酸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相结合,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


另外一个趋势是商业模式在不断的演进。在AI制药刚兴起的2019年,业内对于各自公司的商业模式定位都比较模糊,当时的商业模式包括:Biotech自己做药、CRO帮药企做服务、做软件等等,关于各个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也比较激烈。


而如今,各家公司已经找到自己的商业化模式,有的专心做Biotech去开发药物管线,有的整合实验平台做起了CRO,有的开发了软件推向市场。这些都是各家企业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寻找到的适合自家的模式。但我们也能看到,商业模式仍在快速变化的,未来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或是现有商业模式的混合发展。


尽管今年整体行业可能有点“冷”,但对于AIDD领域的未来,我始终对它充满信心。计算在药物研发领域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这个趋势不会逆转。


如果说过去的40年是CADD时代,那么现在就是AIDD时代,未来可能是XXDD新时代。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技术,计算技术与制药相结合对药物开发带来的是效率与准确率提升。更好、更快地研发安全、有效的药物是不变的需求。


>>>>

关于智药科技


智药科技成立于2018年8月,是一家技术平台型AIDD公司。成立之初获青松基金千万天使轮融资。智药科技为大中华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计算药物设计软件和服务,帮助他们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现阶段智药科技的产品与服务覆盖小分子药物、抗体、酶、蛋白/多肽疫苗、核酸药物等。


>>>>

关于坪山创新广场


坪山区创新广场位于深圳市17个重点发展片区的坪山中心区核心地段,为深圳东部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2.55万㎡,总建筑面积18.8万㎡。目前创新广场已引进了中建科技、比亚迪丰田、君正时代、天健坪山、鼎铉商用密码、北理工深圳汽车研究院、硬蛋微电子研究院、天使岛孵化器等260多家企业和平台机构,将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深圳东部创新型总部企业集聚的创新超体。


谭秀英

共发表文章19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专访智药科技黄韬:AIDD道阻且长,但前路光明

    2022-09-13

  • 发布新产品,合作不断,类器官欧洲市场正在爆发

    2022-09-02

  • 抢先布局生物研发数字化,扎根3年产品生态首发!

    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