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抢先布局生物研发数字化,扎根3年产品生态首发!

作者: 谭秀英 2022-08-19 10:00
福莱宝
http://fly-bio.cn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生物研发领域软件开发商 | 未公开 | 运营中
中国-四川
查看

昨日,福莱宝于成都武侯区来福士广场举办开业仪式与生物研发应用前沿技术研讨会,福莱宝生物研发生态平台正式对外发布。

图片4.png


图片3.png

四川福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莱宝)是国内第一批将生物研发数字化流程与前沿AI技术有机融合的企业,早在2019年,福莱宝就已经在这条赛道抢先布局。几年来,一直沉淀知识,专心产品。


生物研发已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包括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化应用创新与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生物信息产业发展等重点发展任务,并且将重点集中在生物医药与生物物质替代应用等领域。


福莱宝相信,生物研发应用也将在成都这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的热土上绽放不一样的光彩,成都也将成为下一个加速生物产业发展的飞轮。但是经过行业的深入调研,福莱宝发现当下资本市场非常冷静,企业沉下心来打磨产品才是首要,于是刻意将融资放缓,一直等到生物研发生态平台投入使用,才开始启动融资。


果不其然,有了产品的加持,福莱宝的种子轮融资异常顺利,已于今年7月完成,预计10月开启天使轮融资,接下来一年时间,福莱宝将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持续打磨。


早早布局,蓝海创业,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和壁垒


创建福莱宝,不是张珑凡第一次创业。早在2015年,他就创建了智菲集团,专注于研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菲在发展的过程中,孵化了金融行业、制造行业和军工行业的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最终依托军工做到行业顶端,成为成都知名企业。


张珑凡开始接触到国内生物学应用是一个契机,2019年,国内某知名科研院所要做一个重点生物实验室项目建设,在全国征集合作方以解决实验室规范流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问题。智菲集团闻讯与之取得联系,当时的智菲并没有接触过生物研发应用领域,也受到了对方的质疑,但是张珑凡不甘心,表示一定要啃下这块儿难啃的骨头,顶着压力开始做调研,从头开始了解国内生物研发应用。


“我们不调研不知道,一调研吓一跳,国内生物研发应用真的是一片蓝海啊。”福莱宝调研了13万家国内生物企业,从海量数据分析中,看到生物研发应用未来潜力巨大。其次,智菲原本的产品已经得到了一些FA和风投机构的反馈,对方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进一步验证了福莱宝的方向是对的。


最后,福莱宝团队也一致认为当时是一个绝佳时机去投入生物研发应用领域。甚至为了更加专注于此方向,将此业务板块从智菲独立出来,成立了新的公司和团队,即福莱宝。


于是,早在市场还没有苗头的时候,福莱宝就已经提前布局生物研发应用这个领域。


福莱宝创始人张珑凡原本就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去往日本工作了5年,回到国内在私企做了5 年 CEO ,不仅有海外经历还有丰富的管理能力。将创业公司选在成都,除了创始人的思乡情以外,另一个原因便是成都政府的支持,成都市政府希望将福莱宝的产品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代表。福莱宝最终决定将成都作为“根据地”,向全国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根据地”选好后,团队人才的聚拢变成了当务之急。2019年便开始组建团队,一直到2022年才正式成立公司,为了打破行业人才壁垒,福莱宝花了三年时间。但创始人张珑凡表示,这时间花的很值,因为“人才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积累是生物研发领域的一大壁垒,福莱宝需要的又是复合型、交叉学科的人才。“我们开始寻找人才的时候才发现,这很难。”张珑凡分析,“中国的生物研究发展,一定离不开大量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配备跨行业的专业背景。”


首先,福莱宝与南方科技大学的余沛源教授取得联系,余教授是生物与计算化学领域专家,截至目前共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 (含同等贡献) 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发表期刊包括 Science,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等顶级杂志。余教授的学术研究非常深入,同时又有一颗创业心,福莱宝团队构建时,早早的邀请了余沛源教授的加入,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余教授的专业能力也成为福莱宝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此外,福莱宝也吸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田杨博士,田杨博士是国内AI领域的技术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肯塔基大学生物医药信息学深造,并服务过Airbnb、德勤等大型跨国企业,具有跨行业的专业背景与技术能力。田杨博士的加入使福莱宝的技术力量得到了极大增强。


在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过程当中,很多生物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都表示愿意加入到福莱宝,他们成为了福莱宝产品研发的中坚力量。


正因为起步早,所以人才更加难得。除了广纳贤才以外,福莱宝也注重自己培养人才,过去的几年间,已经培养了一批符合福莱宝发展需求的人才,如今的团队研发实力雄厚,在生物技术、计算化学与人工智能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与研发实力,并与多所高校与生物科技企业保持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从行业需求出发,做一家务实的公司


想在生物研发领域有所建树,首先需要不断学习和沉淀生物理论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福莱宝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对员工进行三四次培训。


其次,找到对行业非常熟悉的企业合作,“创业最怕的是自嗨。”张珑凡说,福莱宝在不断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寻找行业痛点,真正从需求出发,不断完善产品。


福莱宝团队聚集了一批生物与计算机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明白生物研发的数字化需求。目前,生物企业研发过程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和突破难三大痛点。效率低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管理效率低,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大多还是人工表格管理;第二个是研发效率低,研发人员使用工具多、不统一,工作繁复。成本高又包括耗材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管理成本高,这些都是由于数字化程度低而带来的试错成本高与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


不管是生物企业还是科研院校,都急需一套完备的工具系统来解决现有痛点,提高管理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了解行业痛点,最后,福莱宝需要打造销售场景,做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福莱宝研发的不仅笔记等工具,将对高校用户免费,以免费的方式去换取用户的需求,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升产品水平的同时定向解决用户的实际科研诉求。


福莱宝生物研发生态平台由不仅笔记、 数据仓库和机器学习三个核心业务系统,以及资产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管理系统组成,通过打通数据形成闭环,构建生态数字化平台,结合高级计算服务为生物研发过程助力赋能。

图片1.png

打磨产品,需要时间。福莱宝希望能建立一个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生物研发生态平台。该生物研发平台的服务对象是任何一个想把精力专注在生物研究上的企业和个体,包括科研院所、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医疗检测机构、其他涉及生物实验的终端用户。


图片2.png


张珑凡构建产品的逻辑是:“第一阶段做信息化建设,第二步是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过渡,在数据沉淀下来实现数字化之后,就有了生物资产,企业可以实现对生物资产的储蓄;之后便可以帮助企业实现AI方向的突破 ,也就是第三步,实现智能化。这整个过程,其实福莱宝帮助生物企业完成了互联网革命。”


2022年到2023年实现商业化


经过团队多年的努力,不断与其他企业合作,一次又一次完善产品,福莱宝目前已形成运行流畅的生态化平台,用户规模达到2000余人。


福莱宝表态,产品将一直对高校免费,目前,中科院、四川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都是福莱宝的客户。


在采访中张珑凡多次强调:“沉下心来,把基础工作做好,不然太浮躁了。”


无论是当初公司选址,对团队人才的筛选,还是后来产品的研发,福莱宝始终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务实的解决问题,“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在完成团队搭建,完成种子轮融资后,公司也正式开业。产品走向正轨之际,张珑凡透露,接下来就是要快速地迭代产品,快速放量。


从智菲集团的日常运营中脱身后,张珑凡也全身心投入到福莱宝的创业当中。短期内将大力推动产品商业化,预期2022年到2023年实现商业化,中期规划是实现公司上市。


长期,福莱宝希望打造成一家真正有社会价值的公司。“当然,这需要时间的验证。”张珑凡笑道。



相关赛道 医疗信息化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谭秀英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全球领先的医学研究大动物实验机构——美凤力,完成A轮亿元融资

专访交纳智能崔大祥:纳米呼气诊断突破性技术,开辟胃癌早筛领域新机遇

【首发】基点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D轮融资,启点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国内原创的“靶向多肽核药”,这家企业如何破局?

谭秀英

共发表文章19篇

最近内容
  • 专访智药科技黄韬:AIDD道阻且长,但前路光明

    2022-09-13

  • 发布新产品,合作不断,类器官欧洲市场正在爆发

    2022-09-02

  • 抢先布局生物研发数字化,扎根3年产品生态首发!

    2022-08-19

上一篇

平安健康新一轮战略深化落地,企业健管业务成为增长新动力

2022-08-19
下一篇

专访北京安贞医院刘广志:多发性硬化特异性免疫疗法待突破,体外培养或成技术研发新风口

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