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选品、专利、市场,20年经验跨越合成生物学商业化的“死亡之谷”

作者: 周秋寒 2022-10-12 11:24
恒鲁生物
http://www.peptech.cn/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原料药及中间体制造商 | A轮 | 运营中
中国-山东
2023-11-17
科慧创投
查看

2021年,合成生物学的热度不断攀升,达到阶段性巅峰。各家媒体、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紧跟该领域,甚至出现了“合成生物学可造万物”的说法。


面对外界对合成生物学的高期待,业内则普遍认为合成生物学商业化发展路途上存在一个“死亡之谷”的说法:实验室阶段取得的科研成果,因缺乏产业化经验,无法跨越小试、中试到量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导致无法形成可商业化的产品。

 

“研究成果转化,考验着合成生物企业从市场需求到技术创新,从科研成果到专利布局,从产业进程到商业落地的顶层设计能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恒鲁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方诩教授告诉动脉新医药。

 

恒鲁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成立之初,恒鲁生物便制定了具体的打法,在选品、转化、市场、技术方面均制定了规划。目前,其产品管线包括人乳寡糖(HMOs)、红景天苷、酪醇、羟基酪醇和海洋生物肽等,应用范围涵盖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粉)、特医食品、原料药、药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

 

合成生物学为何忽冷忽热,目前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在生物技术发展早期,人们需要找寻一个新的物质来进行合成,往往需要在自然界经过大量的筛选,找到新的酶资源或微生物来进行合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走入生命科学,IT与BT相融合,让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测试-反馈学习”的这一过程得到了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2020年Alpha Fold 2的出现,让以往需要花费一年去解构酶结构,变成了如今通过计算机运算,仅需要数分钟或数小时就能够解构一个酶的结构。由于IT和BT技术的发展,让合成生物学在工程化和标准化方面都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生物技术的3.0版本。

 

方诩教授认为,“合成生物学很像早期的IT行业。IT处于发展早期时,大家觉得这个技术极富创新性,能够改变世界,但是如何改变世界、改变市场,还需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摸索,合成生物学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

 

“一开始大家觉得合成生物学很神奇,大部分技术都来源于前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面临商业化落地,真正的困难才会显现。”方诩教授表示,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合成生物学正在由早期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从业者会认真思考和革新如何选品、量产、专利等关键问题,建立起从实验室科研成果到工厂标准化生产贯穿融合的产品化机制,推动研究成果加快商业化落地,促进合成生物学的良性发展。


从1995年在广西大学任教开启自己的科研生涯算起,方诩教授已经拥有27年的科研和产业化经验。1999年,方诩教授前往日本京都大学继续深造,在回国之前,方诩教授曾在日本国立产业综合研究所(AIST)担任研究员。

 

方教授插图_副本.png

恒鲁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方诩教授,图源恒鲁生物

 

2009年,方诩教授回国,担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利用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在生物工程领域发表超过40篇SCI论文。

 

从2009年回国到2017年决定创业,方诩教授看到,“这期间国内的基础研究水平一直在飞速上升,目前我们很多基础研究技术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的地位。但是在产业转化方面,我还看到很多的代沟,这也是在国外我们经常提到的技术转移的‘死亡之谷’。”

 

要想跨越死亡之谷,就需要专业的科研转化团队。

 

在亲自创业前,方诩教授也尝试过将自己的部分科研成果交由别人去进行转化,但结果都没有达到他预定的目标,“因为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最后要变成一个成熟的工业技术,这之间需要按照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技术迭代和升级。这其中涉及到很多know-how,必须要技术创始人和生产部门不断互动,只有自己亲自去做才最为了解。”

 

这也是如今合成生物学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大家往往认为:一个目的物质在实验室合成出来了,小试的研发工作就完成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首先,合成生物学小试的样品要成为产品,实验室的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工艺,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晶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然后还需要研究市场,再进行多尺度放大。

 

“合成生物学能够产业化,需要很多的know-how,这些know-how大部分在工业界。”方诩教授告诉动脉新医药,“如何让高校出来的科学家们和工业界搭建起桥梁,在先进技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产生互动,从源头释放活力,是解决合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产品跨越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途径之一。”

 

2018年,方诩教授与一位在IT行业从业多年的朋友共同创办了恒鲁生物,“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我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领域,深谙‘IT’和‘BT’的前沿优势,为恒鲁生物注入了高度交叉又高度融合的技术背景。”

 

方诩教授也深知,搞科研跟做产业是截然不同的事情,这之间存在联系也存在鸿沟,需要对技术转化、选品、专利等各种行业know-how都要有深入的认知。

 

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合成生物学仅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小步技术,除了需要交叉IT技术外,还需要生产放大、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人才,“这里头还需要技术端跟市场端之间不断地交流,通过市场的反馈,把技术不断的进行二次研发和迭代,才能够做出真正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方诩教授感慨:“现在想想,我之前的留学经历、在日本的产业化经历、回国后的科研和成果转化经历、数年来认识的朋友和积攒的资源等,冥冥中好像都是为了今天所做的准备一般。所有的积累都用在了当前的恒鲁生物中。”

 

选品不跟风,选增量市场不选存量市场


带着对合成生物学多年的理解,方诩教授在创办企业之初,最为关注的问题便是选品。在选品方面,企业会依据原料、市场、技术这三点去衡量和选择。方诩教授提出:“技术是个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往往会先论证它的原料和市场之后再去论证技术。因为三者之中,技术的可塑性最强。”

 

恒鲁生物在考量产品布局中,首选拳头产品母乳低聚糖(HMOs)。在初期选品时,市面上已经存在相关产品,且大多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据了解,国外部分企业已经把2’-FL(一种HMOs)作为补充剂添加到奶粉中,将印有HMOs字样的奶粉推向市场,逐步形成了目前2’-FL的存量市场。HMOs市场自2016年开始发育,当前仍处于市场导入期阶段。实际上,2016年恒鲁生物在实验室就已经做出了2’-FL。

 

恒鲁生物通过仔细分析后,认为一个初创企业在产品商业化发展中不能去跟风,而是应该另辟蹊径做到先行一步,遂在保持2’-FL量产稳定性研究进程中,将突破HMOs量产的目标聚焦在了被称为核心糖的LNT系列上。

 

2021年底,恒鲁生物率先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酶法工艺成功制备了LNTⅡ、LNT、LNB、LNnT ,并具备量产能力,国内首次实现了HMOs结晶量产,产品纯度达99.9%,经第三方开展的毒理检测表明,更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具有更优异的安全性。

 

LNT_副本.jpg

恒鲁生物通过酶法工艺成功制备LNTⅡ,图源恒鲁生物


今年,国外部分企业逐步推行LNT,这一产品布局的相关举措,进一步验证了恒鲁生物选择LNT系列增量市场的前瞻性,“恒鲁生物为此已经做了四年准备,早就蓄势待发。”恒鲁生物不盲目跟风,通过对市场的深度分析,找到别人还未发现的技术,在增量市场中去寻找更好的竞争姿态。

 

再以恒鲁生物的核心项目红景天苷管线为例。红景天苷目前广泛应用在中药、化妆品中,但红景天本身是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加之目前的提取方法较为传统,所以每年存在约2000吨的市场缺口。调研了前期的市场和原料之后,恒鲁生物才开始从技术上进行突破和量产,利用细胞工厂合成红景天苷。

 

红景天苷_副本.jpg

恒鲁生物利用细胞工厂合成红景天苷,图源恒鲁生物


除此之外,恒鲁生物还将以上产品与代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合并在一起,共同利用同一套设备,达到设备复用和产能的最大化。

 

技术壁垒:工艺专利or物质专利?


除了选品之外,合成生物学要想成功产业化,还需要翻过技术壁垒这座大山。

 

国内企业作为合成生物学的后来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许多大企业早已在相关领域布下了严实的专利壁垒。

 

方诩教授看到,“对比物质专利,工艺专利容易被别人绕过去。其他人可能通过改变或改进任何一个生产环节,从而突破相关专利壁垒。”

 

恒鲁生物关注的重点则在物质专利上,物质专利是指成为药物的原始物质的专利。药物的原始物质由各种元素的化学式组成,这套化学式表示了药品的组分。以红景天苷为例,恒鲁生物早在2020年就能够实现红景天苷的规模化生产。后来恒鲁生物在论证时发现:如果企业想生产取代中成药中的红景天苷,必须要走一类药的申报流程。

 

“这个流程需要5年至10年的时间成本。5年,其他企业早就攻破我们的专利壁垒了。”

 

在这种情况下,恒鲁生物花了两年选择从物质专利入手,做了一个自然界不存在的,天然的红景天苷衍生物,利用这个整体功能比红景天苷更好的新化学结构,申请相关的物质专利。该新化学结构一旦获得物质专利,可作为药物出售,相关的物质专利还可以保证恒鲁生物在30年内都具有技术壁垒。

 

“即使我们花费10年去研发红景天苷相关的药物,依旧还有20年是别人不可逾越的。”

 

在HMOs领域,因为HMOs必须是天然的结构,不能申请物质专利,所以恒鲁生物选择从晶型专利入手。此外,恒鲁生物还布局了相关的用途专利、检测专利等。

 

方诩教授总结,“除了专利壁垒外,恒鲁生物还将AI引入了管线的开发。合成生物学跟AI相结合,不仅可以节省研发成本,更多的是可以缩短时间成本,让企业先一步研发出产品。”

 

拳头产品即将进入市场,新一轮融资预计超亿元


发展至今,恒鲁生物在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已经取得初步成就。

 

2018年3月成立公司时,恒鲁生物就获批人社部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重点项目,这也是当时山东省唯一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标志着恒鲁生物为我国首批开展HMOs研发的合成生物企业。”

 

2020年,恒鲁拿到了HMOs方面的专利授权,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

 

今年,恒鲁生物发布了国内第一份有关于HMOs的调研报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建模分析,这份报告可以预测整个HMOs未来的市场发展。

 

明年,预计恒鲁生物的HMOs将通过美国GRAS认证。2023年,恒鲁生物将首先在美国市场推出HMOs功能食品,并与中国乳业巨头在国外的公司推出HMOs婴配奶粉、HMOs 饮料。预计2023年底至2024年年初,恒鲁生物将完成跨境电商手续,通过跨境电商向国内消费者推出自有HMOs产品。

 

随着产品管线紧锣密鼓的推进,恒鲁生物也在积极开展融资,并且得到了山东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给予的资本助力。2020年,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完成了对恒鲁生物的股权投资。

 

如今,为了加快后续的产业化进程,恒鲁生物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融资,计划大概会融资上亿元。

 

面对未来,方诩教授笑谈:“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市场,恒鲁生物作为一个初创企业还需要跟国际上的百年大企业多多学习。在面对其他企业时,我们也并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因为整个市场还足够大,我们完全不排斥和其他企业一起合作、共同探索,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双赢的未来。”

相关赛道 化学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周秋寒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专访微元合成刘波:生命科学人除了做药,另一个梦想是让物质生产回归自然

国内首个HMOs工厂交付,一兮生物储备9个HMO单品,规划产能可达上万吨

低敏有机米粉荣膺“年度新品引领奖”,意氏进军百亿级婴幼儿辅食市场

国家带头宣传的初创类器官公司,抢先联手辉瑞实现商业化落地

周秋寒

共发表文章199篇

最近内容
  • 再生医学独角兽Orca:手握近3亿美元,核心细胞疗法进入临床Ⅲ期

    2024-04-13

  • 84亿,诺华刚刚购买两款PROTAC

    2024-04-12

  • 354亿!自免领域今年最大收购案刚刚诞生

    2024-04-11

上一篇

康基医疗实力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2022-10-12
下一篇

合源生物CAR-T新药关键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