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与国内顶级医院和头部院校开展科研合作,全球首创静态CT技术拓展临床新应用

作者: 陈婕 2023-05-15 08:00

5月14日,CMEF大会期间,纳米维景成功召开了静态CT科研合作启动会,正式宣布就全球首创的全身医用多源静态CT与国内多家顶级医院、头部高校开展科研合作。


启动会1.jpg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亚太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主席、上海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黄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第十五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放射学杂志》荣誉总编辑冯晓源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放射科名誉主任、原中国医师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心胸专业组组长叶剑定教授出席本次启动仪式。

 

启动会2.jpg


启动仪式现场,冯晓源教授对纳米维景全球首创的全身医用多源静态CT产品复眼24表示了高度肯定。他提出:“纳米维景的复眼24静态CT从前端设计到后端制造都实现了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因此在核心技术、制作工艺及供应链上都不会被‘卡脖子’,这也是未来国产器械发展的大趋势,现在纳米维景走在最前列。


同时,冯晓源教授对静态CT 的未来发展表示了强烈的期待。“静态CT 使CT诊断由简单的形态学诊断,向着形态学与生物学诊断相结合转化,再向分子诊断迈进,这将成为CT发展史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纳米维景牵头,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超高分辨率、近介观成像的静态CT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在更早期发现更微小的病灶,为临床疾病筛查诊疗带来全新的流程和标准。


基于全球首创产品的科研合作,探索超高分辨率在临床的应用创新


正是因为纳米维景静态CT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才让其有更大的科研价值。

 

纳米维景的复眼24是全球首台全身医用多源静态CT,采用64个光子流探测器阵列群和24个扫描射线源阵列群构成双环结构,由于扫描过程中球管、探测器无需旋转,无拖尾效应,时间、空间分辨率显著提升,实现了64倍优于传统螺旋CT的体素分辨率,并具有多能谱成像能力。复眼24静态CT已实现165μm的扫描层厚,接近专家公认的100μm介观成像分界线。

 

纳米维景的负责人做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在传统螺旋CT反映某一块图像平均值的时候,基于更高的分辨率,静态CT可反映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平均化以损失准确性。”

 

复眼24预计将于明年获批,为纳米维景建立起时间和技术迭代的护城河。作为全球首创的产品,复眼24没有可参照的发展路径,需不断开垦新的临床应用领域,探索创新静态CT技术为临床带来的实际价值。这个过程,需要厂家、临床、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协同。

 

在静态CT产品正式开启商业化之前,纳米维景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有望根据临床的实际应用及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同时实现对临床诊疗难题的突破,积累更多有效的临床证据。再者静态CT也能在临床应用中明确其优势领域,聚焦目标患者,为今后的市场推广打下基础。

 

这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通过科研合作,可进一步验证全球首创全身医用多源静态CT产品的有效性、创新性。对临床而言,有利于探索疾病发展周期、推动新的诊疗标准的制定对高校而言,有利于开展科研创新。而最终这些研究成果都会为疾病的全周期管理做出贡献,以惠及更多患者。


以呼吸系统和骨骼系统切入,推动疾病的超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


作为全球首台全身医用多源静态CT,复眼24以其超高分辨率、2048×2048的大矩阵成像、低剂量等优势成为临床成像的新手段,推动疾病的超早期筛查和更为精准的诊断。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静态CT将不断推动CT成像由器官组织向组织细胞及全功能成像的拓展成为现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临床层面也强调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影像检查对疾病的管理至关重要,直观的成像可用于判断病灶变化、疾病进展。在临床,医生会根据疾病本身的特点来选择影像检查手段,设备的分辨率、安全性、价格等都是考量因素。

 

目前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有CT、MRI、X光,X光检查费用低但图像清晰度不高,多用于疾病初筛;MRI的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但扫描时间长、对体动较为敏感,且检查费用较高,多用于脑组织成像;CT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但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有限,且辐射大于X光,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静态CT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复眼24便已接近介观成像,公司的下一代产品将真正实现介观成像,满足组织、细胞级的信息识别,可检出更早期的病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细节,以实现疾病的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而且静态CT检查辐射量低,对人体危害更小。

 

静态CT不只是对传统CT的迭代,还能解决传统影像检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在肺癌的超早期筛查上,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中晚期阶段才发现,5年内生存率低,而且还要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

 

目前对早期肺小结节的发现,主要靠CT扫描和人工智能后处理。针对5mm以上的结节,通过现有的成像手段可直接做出诊断,但对于5mm以下的微小结节,现有成像手段无法有效鉴别良恶性,因此临床指南推荐定期随访。以往的临床案例证实,5mm以下的微小结节同样有恶化的可能性,且患者定期随访依从性较低,多检或漏检都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CT发现病灶和看清楚病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临床需要把病灶的图像放大,观察病灶本身的变化、周边的情况,但因为现有的成像手段分辨率不够,放大后的图像较模糊,也就无法判断微小结节的良恶性。而静态CT拥有超高分辨率,可观察到微小肺结节的变化,从而帮助医生有效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再做出对应的干预措施。”

 

再以COPD的早期筛查、诊断为例,COPD是全球四大慢病之一,主要是通过肺功能检查来诊断,但早期肺功能检查并不敏感,由于肺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研究报道肺实质破坏大于20%时肺功能才能表现出异常,而且肺功能检查操作复杂,检查出来的时候COPD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不可逆

 

COPD的进展往往是从一个微小病灶开始的,通过CT测量不仅可以直观反映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更能准确评估患者气道的病变。但这对CT图像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静态CT通过超高清的扫描,可观察到肺部更早期、更微小的变化,帮助医生尽早介入治疗,有望改变疾病谱。


除呼吸系统疾病外,骨骼系统也是静态CT应用的优势领域之一。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口比例高,但多数患者在进行骨密度检查前,都并不清楚其患有骨质疏松。而且只有当人体全身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表现为钙盐流失。

 

骨质疏松在影像检查中可表现为骨小梁稀少,骨小梁是股骨近端的主要承重结构,但传统螺旋CT无法观察到骨小梁早期的微小病变,MicroCT虽分辨率极高、适合骨骼成像,但其孔径小,目前仅用于做小动物实验。静态CT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可在早期发现骨小梁病变,以便医生及时干预,以减缓或停止骨质流失。

 

以呼吸系统和骨骼系统疾病切入,静态CT已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优势。

 

创新技术与顶级科研资源的结合,期待更多的行业领先者加入


目前,纳米维景已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和顶级高校合作,探索静态CT在肺小结节、COPD、肝胆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动复眼24的临床试验,并开发新一代的静态CT产品,其将能实现真正的介观成像。

 

更高清、更细节、更安全,一直是临床成像检查追求的重点,静态CT在这之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升级,还有更多的疾病领域待探索。

 

未来,纳米维景希望能与国内更多顶级医院、专业高校达成科研合作,共同加入到静态CT技术创新应用的探索中。依靠纳米维景的创新技术和产业理解,联合合作伙伴的科研实力和背景资源,共同创造新的临床诊疗流程和标准,并最终惠及临床患者

相关赛道 医学影像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陈婕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出口100+国家,基层装机2000+家,宽腾医疗靠什么实现“内外开花”?

直击难点痛点,2023年数字疗法产品注册审批政策法规高峰论坛召开在即

【首发】铂桐医疗完成超千万元融资,打造数字医疗赋能的疼痛管理平台标杆

这类数字疗法将要起飞,数百亿美元市场规模谁将占据先机?

陈婕

共发表文章163篇

最近内容
  • 聚焦基层医疗眼视光及干眼诊治,艾视雅多款产品将陆续上市

    2024-04-10

  • 迎来100例患者,这家企业把质子治疗价格打下来了!

    2024-03-28

  • 海外营收占比超80%,合川医疗为全球客户提供微流控CDMO一站式服务

    2024-03-22

上一篇

营养创新未来路在何方?未来医疗100强·营养科学创新发展论坛

2023-05-14
下一篇

3年新增104个医学专业,这究竟给医疗产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