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一个“核”创业者的自述:行有行规,入门不易    

作者: 朱雪琦 2022-03-11 09:22
纽瑞特医疗
http://www.nrtmedtech.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放射性药物研发商 | C轮 | 运营中
中国-四川
2024-03-14
融资金额:RMB¥3亿
新浚资本
查看

2018年,当远大医药和鼎辉入局,斥资14亿美元完成了对Sirtex的收购后,核药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迅速提升。此后,中国多家传统大药企进军核药市场,仅仅在2020年到2021年半年内,先通医药就融资6亿,投入核药开发。

 

国外巨头拜耳、诺华、波士顿科学入局更早。拜耳2013年就完成了一起21亿欧元的收购,特别是2017到2018年两年间,巨头们动作频繁,相继完成了数十亿美元的大宗收购。

 

他们很快得到了回报:近年来,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相继获批上市,标志性着治疗性核药崛起。诺华的Lutathera, 更可能成为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相较之下,远大引进的 Sirtex 公司的核心产品钇[90Y]微球注射液,2月初获批落地中国,此时,距离它在海外上市已有20年。而之前十几年,我国没有一例放射性创新药获批上市。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的核药企业,将密集开发国外已经上市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开发,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是行业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1989年制定,距今已有30余年。虽然在2017年有所修订,但是据业内人士反馈,整体框架变化不大。此外,放射性药物及其放射性原料的监管涉及到药监、卫健、生态环境、国防科工、交通、民航、海关等多个部门,但是监管方式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本质上,“核药”仍是一个很难完全市场化的行业。特别是现阶段,当市场化的企业进入后,它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困难。

 

2021年3月,纽瑞特获得了波士顿科学Y-90内放疗用玻璃微球在中国的开发权。此前,这家公司,在开发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时,已遍历几乎所有困难;他们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积累的宝贵经验。

 

以下是纽瑞特副总经理葛强,在动脉新医药线下沙龙活动VB思享会上的真诚分享:

 

他希望,后来者能够少走弯路。他也相信,受到政策驱动的核药产业,一旦聚势,在监管层面有所突破,行业或将迎来真正的爆发。

 

创业6年


有3年在拿资质



当你进入治疗性核药开发领域后,你会发现门槛非常高。

 

我们有好几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涉及到放射性药品相关资质的办理。首先,放射性药品是具有放射性的,需要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拿到相应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才能进行操作。

 

创业的6年里,前3年,也就是2016年到2018年,我们主要都是在搞建设,办理研发、生产所需的甲级资质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取得了这张证以后,我们的研发团队才可以开始做相关热试验。

 

我国的法规将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而目前已经上市的几种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剂量大,在乙级场所是很难进行生产操作的。

 

以钇-90玻璃微球为例,患者使用规格大概是1~3个GBq,其说明书中记载的生产规格是3~20个GBq。20个GBq,也就是540毫居里,一批药就要几个居里,这在乙级场所就是很难操作的。

 

另外,我们非常熟悉的诺华公司的Lu-177-PSMA-617,已在国内申请进口药注册,也就是在国外进行标记,运到中国使用。它的使用规格是7.4GBq,200毫居;生产规格我不清楚,因为我不知道它的货架期;假设它的货架期只有一个半衰期的话,它的生产规格就要达到14.8个GBq,也就是说,一个病人的生产剂量大概是400毫居里。

 

大多数放射性药品生产的分装、标记等活动属于“简单操作”。按照我国对乙级场所的定义,执行简单操作,按照日等效操作量计算出的实际最大操作量大概是一个居里。按每个病人的用量分装,一瓶400毫居里,那么乙级场所每天就只能生产两瓶。这两瓶的产量里,至少质检要留一瓶,GMP还要求留样,再留一瓶。这就意味着,乙级场所是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

 

所以你必须要有一个甲级资质的场所来进行生产。

 

这就对国内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研发资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研发项目立项之前,就得先设想一下,临床剂量到底是多少,应该申请一个什么样的场所来做试验。

 

当然也有比较小的剂量,比如钇-90标记的替伊莫单抗,使用规格只有20-30个毫居里,那么乙级场所应该够用。

 

但是对于钇-90玻璃微球、177Lu-DOTATATE、177Lu-PSMA-617这样的产品来说,如果要在国内做的话,甲级场所是必需的。

 

甲级场所有什么要求呢?首先要取得生产场所的所有权,就是说你得有地,盖房子,取得房产证明,然后招聘符合要求的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此外,还要加工生产设备,研发完善相关工艺,国家才有可能发给你甲级资质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当然做研发,不一定非要取得相应场所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研发和生产活动是可以外包的,但是目前承接外包的企业较少;如果不外包,还有一个选择,和行业内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合作,例如,和中国同辐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简称九院二所)合作。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包含一个甲级场所,两个乙级场所,一个丙级场所的。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增项,做更多的品种。放射性核素的运输资质我们还没拿到,这又需要到交通部门办理。

 

北上广深,目前没有一家医院介入科


有资质使用钇-90微球


上面所说的只是众多资质门槛中的一个,只涉及到研发和生产环节。之后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都需要资质。

 

放射性药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需要GLP资质,同时,这个场所也是需要《辐射安全许可证》的。

 

目前我们国家只有两个单位能承接这个工作,都是乙级场所,包含了很多核素。在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前,需要确认你要用的核素是否收载在他们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剂量是否在范围内?据我了解,医用同位素镥-177的研究是非常热门的,如果现在去排队的话,估计要排到2023年了。

 

另外就是医院的使用资质问题。钇-90树脂微球已经获批,可是又有多少医院能用呢?目前,国内几个最大的城市,北上广深目前没有一家医院的介入科有资质能够使用钇-90微球。目前全国医院的介入科拿到钇-90微球使用资质的,只有南京、武汉和杭州的几家医院。

 

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钇-90微球要在介入科室使用。核医学科是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一般来说,介入科拥有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只能操作射线装置,不能操作非密封放射性药物,现在介入科去办理增项,需要走很多程序。

 

据我们了解,北京、上海市的生态环保局在核辐射相关资质的颁发上,都是非常谨慎的。

 

当下,我们一直在帮助医院办理钇-90微球的使用资质,也体会到了我们作为第四方,去协调其他三方办证是很困难的。

 

除此之外,在评审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难题。比如,有些专家担心灌注装置会泄露,其实,国外用了这么多年并没有因为管路问题导致微球泄露的相关的报道,但是专家仍然坚持这个怀疑,如果泄露了怎么办?是不是会产生液体的放射性废物?是不是要修一个专门的下水道?

 

如果在介入室这么繁忙的地方修建专用排污管道,要停止造影,做土建施工是很难的,医院收入会受损,而我们做药品研发,可能几年后药品才能上市,如何弥补医院的损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核药市场活跃,前景非常大;但是核医学科和有资质的介入科非常小,我们用到的核素在其辐安证的量又少之又少,这是放射性药物发展的一个瓶颈。

 

北京的一场暴雨


都可能会影响到核素的供应


如果你要开发放射性药物,核素的供应是一个关键。核素从哪里来,我想主要是四个渠道,一是反应堆堆产同位素,第二个是用发生器生产,第三是用加速器生产,当然还可以外购。

 

国内反应堆都属军工单位,它虽然可以产核素,但是办理核素转出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困难。

 

我们国家的很多核素目前依靠国外进口。外购虽然简单,但是它的稳定供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疫情以后,我们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已经跟国外断航了,即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通航,但是飞机数量也非常少。

 

国际安全局势也会影响到核素的供应。乌克兰局势紧张,领空关闭,我已经开始担心我们下个月(3月)的核素怎么运过来了。原有的航线关闭,航空公司重新申请航线又要等多久?是个未知数。

 

北京一些大型活动,甚至是一场暴雨,都可能会影响短半衰期核素的供应。

 

如果有志于做一个大型的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最好自己掌握核素资源,比如说我们在做钇-90微球,我们就自己建了一条锶钇分离的生产线,今年要做到产业化。

 

所以在入行的的时候,要想好你的核素从哪里来,核素分离过程的技术资料从哪里来,你不过这个关口,就过不了CDE的审批。如果想用加速器来生产核素,你可能你得好好想想买谁的加速器,取得什么等级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还要考虑建一个运营维护团队。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治疗用核素供应是非常匮乏的,我们在创业过程中,还感受到了国内行业配套不足,给创业者带来的一些困难。

 

门槛虽高  市场广阔


此外,还有人才和资金的门槛。一个初创的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企业要聚集核物理、辐射防护、放射化学、药学、医学的人才,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专业门类设置方面,拥有放射性药物学科的院校非常少。

 

当然资金的门槛也非常高。你如果想做一个治疗用的放射药物,你要算算它的剂量是多少,如果需要甲级场所的资质,需要建房子,买设备,通过验收后做研发。这可能需要几个亿的资金。

 

放射药物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第一个重,体现在资金投入量非常大;第二个,它的设备真的是非常的重,常以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计。

 

我们公司对外是非常开放的,大家可以了解我们的平台,用我们的资质做一些实验。

 

虽然我刚才讲了很多现实当中的困难,但前景仍是备受看好的。特别是单抗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快速发展,给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带来了很广阔的空间。

 

2021年印发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是国家八部委联合正式发布的一项重量级的红头文件,为医用同位素的供应提供了保障。我们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规划里面提到了钇-90的供应问题,我想我们公司在今年的下半年就会在国内实现钇-90的商业化供应,不光供应整个中国,还可以向整个亚太区域输送中国产的钇-90。

 

前行道路上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光明的前景吸引着我们,一定要克服现有的各种阻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国内一定会有几个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上市,带动这个小众行业的发展。

 

相关赛道 化学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朱雪琦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昂拓生物完成A轮超5,000万美元融资 行远致同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A轮融资10亿,新兴公司Latigo攻坚镇痛药的“痛点”

核药龙头又一管线IND申报获受理!

成立两年就IPO,Dyne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朱雪琦

共发表文章25篇

最近内容
  • “寒冬”观察:第五套标准暂停,创新药企的倒闭并购还没有大规模发生

    2023-11-02

  • 礼来入局再次释放信号,大药企多了一块必争之地

    2023-10-27

  • 分析77家上市biotech的研发生产力和投资回报率,这项研究发现了什么?

    2023-06-26

上一篇

医疗AI注册审查迎来里程碑式新政,详解5大关键点

2022-03-11
下一篇

构建国际消费医疗“引力场”,打造医健旅消费合作平台

20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