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CAGR高达20%,服务2万亿蓝海市场,数字化引领健康险破“卷”重生

作者: 蛋壳研究院 2022-04-24 08:00

保险业发展的浪潮中,关注的焦点经历迭代,从财险到寿险再到健康险,人类珍视对象的转变也映射出人类价值观的演进轨迹——从重视财产、生命,到重视健康。


保险产品分为人身险和财产险。在人身险中,健康险与寿险有显著不同。人寿保险转嫁的是生存或者死亡的风险,商业健康险转嫁的是疾病风险。寿险不需要管理过程,健康险需要医疗服务过程管理。


根据银保监数据,目前保险业销售的商业健康保险有五大类,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意外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如下图),共有5000多种产品。


image.png

健康险在保险行业中所处类别,浅黄色图例所示(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制)


健康险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银保监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健康险达8447亿元,占总保费比为18.81%,同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五年间健康险保费在整个保险行业占比大幅提升。


image.png

 2012-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蛋壳研究院制)


数据井喷背后,不仅是因为疫情催化了国民整体健康意识提升,也有数字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同时叠加监管层的政策引导红利,让健康险成为备受瞩目的赛道。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健康险市场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行业痛点凸显。


行业痛点:供需两端上演需求与阻碍的桎梏



>>>>

客户端:产品覆盖率不足,认知度与购买意愿较低


我国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10%,保险覆盖率低,渗透率不足。在短期健康险的认知层面上,仍有4成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一点”,其中有1成表示“完全不了解”。显示出我国居民对健康险的认知亟待市场教育。


>>>>

企业端:获客难产品单一,信息共享程度低,与医疗服务断层


风险保障方面,商业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对基本医保形成有效补充。在经营管理方面,商业健康险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与健康管理融合度不够。获客渠道方面,获客方式单一是困扰保险公司的一大难题。行业常规的渠道等获客方式面临增长的天花板,透明度、自主性和转化效率都不高。大数据应用方面,大数据建设亟待加强。在营销环节,客户画像不精准、客户难以触达、渠道拓展效率低是险企在营销上遇到的重大阻力。在理赔环节,线上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并给反欺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政府端:医保压力趋重,老龄化加剧,亟待多元化保险体系


若仅依赖社保,居民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将难以得到满足,商业健康险在商业医保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而我国2019年商业保险支出仅占到5.7%。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对于商业健康险目前存在的诸多痛点,我们在正文中提出若干建议:

image.png

本文节选了报告核心内容,您可以通过扫描小程序码免费获取报告全文:

image.png


格局迭代:健康险3.0时代,商业模式多维,科技成新增长点


回顾我国整个健康险的发展历程,从1995年健康险在我国诞生起,近三十年的时代变迁中,健康险一直在紧随市场和需求的脚步不断拓展自身的内涵与外延。


在早期近20年的发展阶段中,健康险产品一直处于以商业模式传统,产品单薄为主要特征的缓慢发展时期,随着互联网头部公司的涉足,众多中小型公司参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始显著增加,产业链快速补充和完善,“百万医疗险”的问世,也标志着健康险产品创新开始获得更多的重视。


参考行业参与者、产品特点等因素,动脉网将健康险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0时代(1995-2014)商业模式较为传统,头部玩家参与,产品单薄


这一阶段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商业模式传统,产品较为单薄,未附加较多的用户权益。1995年,国内引入重大疾病保险,最初作为寿险产品的附加险,疾病覆盖度低,一般只包含七种重大疾病,主要健康险种类由头部大型保司提供。行业全面发展始于1998年,健康险经营主体不断增加,个险代理人的发展均促进了健康险发展。


2.0时代(2015-2018),主流商业模式仍未变,但产业链内涵扩容,产品创新加速


第二阶段,商业模式整体仍然以赔付疾病风险为主,但产品创新提速,产业链内涵扩容。首先,从供应端上看,企业参与方数量大大增加,除传统的保司外,互联网头部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大量中小公司涌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始增加,渠道扩张,产业链快速完善,同时行业内竞争加剧;产品方面,以“百万医疗险”的问世为标志,产品中疾病覆盖的广度开始获得更多的重视,但随后诸多保司百万医疗保险纷至沓来,产品仍然面临同质化程度较高的问题。


image.png

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制图


3.0时代(2019至今)商业模式多维,链接健康服务,保险科技成新盈利点


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公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2020年9月,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明确健康管理的概念,且健康管理服务在保险产品中的成本占比最高可达20%,标志着商业健康险未来与健康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健康险商业模式将深度与健康服务绑定。


随着政策的明确以及众安保险、思派健康、圆心惠保等保险与健康服务的代表性保司发展壮大,链接保险健康服务已成为保司健康险商业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保险科技正在成为保司新的盈利点。保险公司输出保险产品的同时也积极输出数字化服务。


以众安在线为例,根据披露的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众安在线实现科技输出收入约2.6亿元,同比大增122%;数量上,众安上半年签约客户44家,较去年同期新增16家,包括太平集团、太保集团、友邦人寿、中宏保险、汇丰人寿等头部保险机构,同时,约75%的保险产业链客户进行了复购,显示出极高的客户黏性。


全球而言,疫情爆发后,保险行业参与方显现出强劲持续的数字化需求,同时国内监管政策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宏观政策方面,2019年至2022年2月,包括保险科技顶层设计文件《保险科技“十四五”规划》在内,我国银保监及保险协会共密集发布保险数字化相关政策文件9条,充分体现国家对保险科技赛道的重视。


而这个时期以来,保险科技中小企业数量激增,目前该领域正处在行业格局的初期形成阶段。与此同时,行业中部和头部保司纷纷自建或合作健康科技板块,一方面可以用保险科技为保司自身的产品进行服务,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保司也在输出科技服务,获得更多的盈利来源。


产业演变:企业新型保险产品涌现,非标用户成蓝海市场



>>>>

产品——新型惠民保涌现


根据银保监会、各地医保局、保险公司以及地方惠民保官方运营平台进行统计,2021年全国约有1.4亿人参加惠民保,比2020年的4000万人增加了1亿人。


惠民保井喷式爆发,反映出城市群体对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也为商业健康保险构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从惠民保的发展与运营现状看,其依然面临着赔付率、续保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镁信健康在调研中向蛋壳研究院表示,根据惠民保产品的发展现状,未来惠民保应该朝多个方向进行运营管理。一是产品设计进一步精细化,尤其是建立起院内自费药品清单、院内诊疗项目清单和院内自费器械耗材清单;二是筹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保险理赔支付管理的精细化,提高支付效率;四是促进参保人的获得感,提供匹配用户就医行为和有获得感的增值服务等。



>>>>

保障——投保的带病化


传统的重疾险和人身险更多倾向于对健康群体的保障,目前的超8000亿健康险市场,大部分来源于现可承保人群,从企业竞争程度上看已属于红海赛道。带病人群投保的产品选择种类较少,且多数带病投保案例需要额外人工核验,阻挡了大部分有投保需求的用户。


根据爱选科技数据,现主流重疾等不可保的带病用户占我国全部健康险的45%以上,随着健康险的兴起,未来,实现两万亿的健康险市场的突破将主要依靠带病人群的需求开发和匹配。


image.png

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制图


从趋势上来看,保险产品对象从保障“健康人” 到保障“人的健康”是保险行业未来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开拓非标体的蓝海市场,为已病人群提供更好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先进医疗的可及性,发挥健康险的聚合支付、效率改善作用,将是健康险存在并进一步壮大的依托。



>>>>

用户——主体的年轻化


据慧择网数据,在采集今年3000多万互联网保民中的90后保民为样本后调研后,90后人均持有4张保单,其中健康险最受青睐,2.7张是健康险,其次依序是意外险、寿险和教育金。


90后互联网保民的投保件数和保费贡献量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均呈显著逐年上升趋势,人均客单价从547元,提升至2193元,增幅高达4倍。根据对90后投保人数分析发现,一半以上集中在26~28岁,这一年龄段的90后进入婚育高峰期,大多会为自己和家人进行保险规划,有利于保险产品的复购。


科技支撑:数字技术放大健康险效能


科技赋能,即保险科技,正在成为健康险3.0时代打破内卷的出口。


保险公司在与科技的结合中,运用大数据的效能,在精准客户触达、改善核保定价能力、风控理赔、后端服务等各个环节,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依然处在一个相对粗放、高速发展的阶段,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中介信息化的高复杂性以及中介信息低投入的矛盾点,同时,随着客户的分化,机构对科技服务呈现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image.png

科技类公司在保险产业链中的位置与作用(数据来源:腾讯云大学 蛋壳研究院 天风证券研究所)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为351亿元,同比增长27%。


image.png

保险科技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蛋壳研究院)


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主要受新险种开发的情况、以及现有险企系统运维和功能改造等因素影响,随着保险线上化趋势的发展,以及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叠加新技术催生的新型保险需求,未来各险企将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系统更新改造。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科技投入不足保费收入的1%,若未来增加到保费收入2%~3%的水平投入科技研发,保险科技市场规模将迎来戴维斯双击,有望突破式增长。按照CAGR为20%估算,到2022年,蛋壳研究院估计,保险科技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资本逐鹿:健康险3.0时代 保险科技公司将成为投融主赛场



>>>>

海外投融资情况


全球保险投融资领域持续升温,根据动脉橙数据库资料显示,在融资轮次方面,全球保险科技赛道融资次数从2012年的6起,激增到2020年的68起,2021年更是收获109起,同比近乎翻倍。从融资金额看,2015年后全球保险科技投融资赛道快速增长,2018年、2019年分别融资38.9亿美元、61.6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百分之56%,截至2022年2月统计数据,去年全年融资额已破千亿美元。


image.png

全球保险科技投融资持续增长(数据来源: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 动脉橙数据库)


从融资占比表现来看,亚洲等新兴市场表现优异,2019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规模占比全球市场12%,但我国整体保费收入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保险科技渗透尚不足,未来随着保险公司在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我国保险科技的市场规模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健康险从投资轮次来看,目前投融资轮次主要集中于A轮,其次是天使轮与B轮。IPO数量较少,占全部投融资案例5%,战略融资、C轮、D轮融资次数占比提升。健康险总体发展阶段仍然属于偏早期,未来随着行业成熟度的提升,投融资轮次将逐步后移,市场格局将趋于集中。从融资金额上看,千万级的融资金额占比最高,达26%。


image.png

健康险投融资轮次主要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从投资主体来看,全球投资机构涉足保险领域、保险科技领域的数量在逐步上升,其中,保险科技仍然属于新兴赛道,未来将逐步呈现多点开花,龙头大额融资的投资聚集趋势。



>>>>

国内投融资情况


中国传统保险的投融资热点经历了从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到互助平台,再到TPA等三方机构,目前更多聚焦于保险科技赛道。近年来,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理赔管理等保险领域的细分赛道的项目均比往年获得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

image.png

投资热点变迁 从平台化保险到智能化保险(数据来源: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 动脉橙数据库)


近5年来,中国健康险领域至少有50家以上的公司获得融资,上百亿资金投入其中。行业融资时间间隔和融资金额的记录频频被刷新。


2020年以来,业务涉及保险科技企业融资频发,爱选科技、华美浩联、优加健康、暖哇科技、君岭科技、保联科技、商涌科技等公司均获得多方投资机构的关注。


我们认为随着健康险3.0时代的深入发展,保险科技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打开,未来3-5年,保险科技赛道有望完成行业竞争初步洗牌,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目前保险科技赛道将成为健康险投融资逐鹿的主要赛场,亦是投融资应关注的高增长蓝海市场。


image.png

健康险及保险科技赛道融资频次按公司统计(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制图)


总体来看,资本青睐的公司分三类,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创新、服务创新。我们统计了2012年至今我国健康险融资轮次,水滴公司、思派健康、乐约健康、栈略数据、镁信健康的融资数据领先同行业,在多轮加注的综合保险服务机构中,为提供企业级大数据风控平台的科技服务公司,已开始获得市场的关注,如栈略数据、君岭科技、暖哇科技、爱选科技等。


image.png

健康险及保险科技赛道投资频次按公司统计(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制图)



>>>>

市场测算


保守情况下2023年采用10%增长率,2025年采用13%增长率,我们测算2025 年健康险规模或达1.3万亿元,医疗险规模达4830亿元。


image.png

保守情况下的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蛋壳研究院)


在保守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疫情影响超预期、代理人队伍脱落等因素导致人身险保费收入不及预期等影响市场的短期的加速扩张


image.png

乐观情况下的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蛋壳研究院)


乐观情况下,假设2021-2025 年健康险同比将在疫情修复及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后逐步提升,医疗险占健康险同比每年提升1pct,同时健康险在随着可保人群的扩大、消费者的认知提升以及产品多元化,在2022年至2025年间自+22.0%升至26.0%,则2025年预期健康险规模将超2万亿元,医疗险规模超7000亿元,提升空间明显。


发展趋势:支付端向服务端拓展,效差模式成为未来增长极



>>>>

强化科技赋能


随着科技叠加健康的优势逐步凸显,未来科技将进一步赋能健康保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渠道拓展、精准营销、差异化服务、产品设计、精算定价、运营优化、风险控制、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显著地提升保险服务。


根据艾瑞数据,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2020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同比增27%,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


image.png

保司市场规模、布局健康险时间与科技应用概况(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各保司官网等 蛋壳研究院制图)


其中千亿级以上保司由于成立的时间较早,部分选择自建,部分选择与第三方合作,且科技投入持续加强,如万亿级市值的中国平安表示,未来十年,公司的数字化投入将达1000亿元;而百亿级的非上市保司大部分选择与第三方保司合作,而布局健康险时间较短的新生代的数十亿级保司目前自带数字化属性,如圆心惠保。


科技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传统保险企业正在积极投入数字化的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健康保险业务的形态,提高了保险的效率,优化了内部管理,精准风控,同时能够更好与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提供全面和长期的健康风险保障。



>>>>

深入健康管理


2019年11月12日,银保监会公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首次将医疗意外险纳入健康险范畴,至此,健康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五类。同时是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鼓励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该《办法》已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2020年9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规明确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且健康管理服务在保险产品中的成本占比最高可达20%。2020年1月,《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image.png

健康险近年行业政策(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


在健康险赛道内,健康管理市场有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健康险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健康咨询、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服务,在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将风险防控深入前端,真正体现出商业保险补充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在调研过程中,华美浩联CEO徐冰玉也就此向蛋壳研究院表示,随着未来健康险赛道内专业化服务标准的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将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在行业竞争中,具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力的公司将能够脱颖而出。



>>>>

投融搭建生态


近5年,健康险领域超50家公司获得融资,上百亿资金投入赛道。2019年,全年超25家公司获得融资,行业融资时间间隔和融资金额的记录频频被刷新。


而在投资事件中,区别于其他医疗赛道以财务性投资为主,健康险赛道诸多投资案例正在上演战略性投资,投资机构正在与被投资企业投过股权结盟,搭建良性的产业生态,扩大各自的护城河。例如,2021年3月5日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0亿元B轮系列融资,是继2020年3月获得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战略性融资后的又一轮融资。镁信健康获得了医疗电商、健康险和互联网赛道平台性股东支持,形成了多赛道的联动。同年10月,北京圆心惠保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获得腾讯投资,为未来该公司的科技赋能和用户触达,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

细化产品分工


“现代社会中,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应根据细分人群的不同场景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保障需求,积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全面升级客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教授如是分析。


在健康险产业链条中,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科技公司、TPA、医药电商、慢病机构、药企、体检中心等机构在赛道中的职能逐年精细化,服务环节得到进一步延伸。在健康险的产品设计、客户触达、经营销售、核保理赔、医疗服务等环节产业角色的协同更加密切,同时,科技公司、TPA等服务类型的也在逐步壮大,健康险赛道的产业链分工颗粒度逐年缩小。


未来,健康险将在生物医药、医药电商、慢病管理平台、体检中心、穿戴设备等领域逐步寻求连接,行业在底层深度融合的同时,上层建筑的分工将更加明晰。

>>>>

写在最后


保险的本质为通过互助的方式调节供给,要实现合理、高效、优质的供给调节,科技是无法省略的核心要素。

保险科技是健康险实现供给调节的根本驱动力,只有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科技赋能,才能实现健康险行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呵护更多消费用户的健康。


特别感谢以下行业人士对本报告的大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张乐辉   长嶺资本运营合伙人

张庆峰   北京爱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

冯昊      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康付智药及康付健康副总裁

万小龙   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镁信健康CMO

徐冰玉   华美浩联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及CEO

王倩      北京鲸鹳科技有限公司

孙文静   北京妙医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为报告的部分内容,您可以通过扫描小程序码免费获取报告全文:


image.png


本报告属于动脉网第六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系列报告,本次大会将于2022年6月14日—16日在江苏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报告会在现场发布。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蛋壳研究院

医疗健康产业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蛋壳研究院

共发表文章244篇

最近内容
  • 关注提升,场景落地,技术迭代——2022年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

    2022-10-03

  • 2022免疫细胞治疗行业报告:浅谈技术路径视角的发展前景

    2022-10-01

  • CAGR高达20%,服务2万亿蓝海市场,数字化引领健康险破“卷”重生

    2022-04-24

上一篇

FDA首批新冠呼气检测,精智未来依托新一代呼气VOC分析技术,加速呼气检测临床应用

2022-04-24
下一篇

离开复星凯特创业近一年,王立群怎么做源头创新?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