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国际外科学院院士黄建忠:首创“双型导管+膨胀麻醉用针”,降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准入门槛

作者: 樊钰纯 2022-10-24 11:08

2018年底,黄建忠离开美国,当时美国大概有两千多名静脉专科的医生。

 

“我只是两千分之一,离开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回国的话,就可以把先进的静脉曲张微创技术和理念传授给国内的年轻医生,惠及更多患者。”这是黄建忠回国的初心。

 

事实上,这份初心在中国是广泛被需要的。有学者在2018年对中国29个省市调研发现,有2/3静脉曲张病例仍使用传统手术方式。这一治疗手段风险大,并发症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很大影响。

 

反观欧美,他们多采用治疗静脉曲张的微创方法——进行日间局部膨胀麻醉下腔内热消融术配合泡沫硬化治疗。黄建忠表示,在美国,静脉曲张的治疗已经全部微创化了,几乎不会再采用住院手术。而在国内,仅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教学医院才开展正规的微创治疗

 

国内外的差异也让我们产生了诸多疑惑: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究竟有哪些优势?限制国内微创治疗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微创治疗在国内又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为找到答案,受“科创中国”第二届生物医学高价值专利项目评选活动的邀请,动脉橙果局有幸采访到了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专家——黄建忠教授,他曾是美国FDA注册临床实验项目研究主任,现仍然持有效美国外科执业医师执照,为国际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分部)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A类外国专家,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介入与血管瘤科主任医师

 

黄建忠教授为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普及与发展,首创“新型双用导管”及“膨胀麻醉用针“,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免除多处穿刺疼痛的同时也提升了微创手术效率,专利的应用可降低技术门槛,为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规范化、标准化“铺路”

 

不仅要微创,还要将微创流程化


静脉曲张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静脉曲张的患病人数达到3.994亿,占总人口的28.5%,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766亿。

 

在美国的时候,黄建忠接触了很多出国治疗静脉曲张的中国患者,他们曾开玩笑地说:“黄医生应该把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带到国内去,让中国人了解到现在已经不需要开刀手术了。”

 

一句玩笑话被黄建忠记在了心上,之后在和国内同行开会交流中,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国内外治疗理念的差异性。

 

黄建忠表示:“什么床都不如自己的床好,如果手术结束当天,病人就能回到自己家床上睡觉,他不仅可以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 而且会睡得更安稳、恢复更快。”

 

实际上,微创治疗静脉曲张风险小,恢复快,不需要住院,不需要全麻,无切口、不留疤痕, 还能显著减少院内感染、水肿、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风险。此外,当病人得知这是日间手术,做完手术就能下床,第二天就能洗澡、正常活动,其心理上会减轻对手术的担忧,顺应性和手术的耐受性都会增加, 从而导致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但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国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黄建忠认为微创治疗没有流程化、简单化是最大的痛点,这也是微创治疗没有在中国大面积铺开的原因之一

 

他用照相机打了个比方,“三四十年前只有专业的摄影师才会使用照相机,但自从“傻瓜相机”将摄影系统流程化后,普通人也能实现随手拍摄的愿望”。

 

作为完成静脉曲张微创手术超过11000例的行业专家,黄建忠一直都想把微创治疗流程化,“最好也做出像傻瓜相机那样的操作模式,让医生都能便捷操作微创手术,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减少并发症。”


“双型导管+膨胀麻醉用针”,降低微创准入门槛


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核心是主干热消融加上分支的化学消融。热消融效能强,可以破坏并关闭主干血管;硬化剂作为流体,可以更便捷的抵达各分支血管,这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消融效果。

 

但目前国内外在完成常规腔内热消融后,普遍采用多点单独穿刺注射硬化剂到异常的分支静脉。黄建忠指出:“主干消融手术后,静脉分支痉挛,穿刺难度增大,硬化剂有可能误入血管腔外甚至误入动脉等,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如皮肤坏死、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1.png

静脉曲张微创手术的新型双用导管示意图

1. 血管扩张管, 2.手柄, 3.血管鞘管, 31.血管鞘, 32.连接部, 4.支管, 5.三通旋塞

 

针对这一难点,黄建忠首创了静脉曲张微创手术双用导管,包括两端贯通的扩张导管,扩张导管外套设有中空的血管鞘管,血管鞘管一侧连接有支管。

 

通过穿刺针置入的导丝将血管扩张管连同血管鞘一起放入静脉主干;拔出血管扩张管,将血管鞘留在静脉腔内;再经由血管鞘置入激光光纤或射频导管或微波导管来进行腔内热消融治疗,从而闭合返流的静脉曲张主干。

 

此外,将硬化剂注射到原本放置在静脉主干内的血管鞘内,再在超声引导下挤压由主干分散到更多病变的、需要闭合的血管分支,从而一步闭合多条返流的分支。

 

2.png

新型双用导管实物图

 

“相当于搭上主干血管消融的顺风车,借助原本已置入目标血管的导管,对其稍加改进,在侧边加入支管注射药物会更加安全,更符合微创要求。”黄建忠说:“不需要另外多点穿刺,从而能够减少创伤,降低硬化剂误入血管外甚至动脉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使得微创治疗更加安全、精准、快捷。”

 

截止2022年9月,在403例手术中使用双用导管的初步结果表明:396例治疗的静脉血管闭合;2例色素沉着,无皮肤坏死、水泡、血肿、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此外,在静脉曲张的微创腔内热消融治疗中,膨胀麻醉技术尤为重要。膨胀麻醉能避免全身麻醉的风险,缩小手术禁忌症,增加手术闭合效果,减少神经损伤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

 

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专门为膨胀麻醉设计的注射针,一直使用腰穿针代替。然而腰穿针是直针,不仅不便于膨胀麻醉液的注射,而且不精准,易穿破血管和误伤血管内先期放置的激光光纤,甚至会出现戳断光纤而致光纤滞留病人体内的严重医疗事故。

 

3.png

膨胀麻醉用针示意图

1.针身,2.针头段,3.针柄,a.第一倾斜角(10-20°), b. 第二倾斜角(85-95°)

 

对此,黄建忠又研发了专用的膨胀麻醉针。该膨胀麻醉用针通过在针身与针头间设置第一倾斜角,针身与针柄间设置第二倾斜角,能够有效提高膨胀麻醉注射的精准度。

 

第二倾斜角b可以弯曲成90°,使操作者容易对准目标,第一倾斜角a可以调整为15°,使针的前行方向与血管平行,可预防针头二次误伤血管以及血管内先期放置的激光光纤。

 

因此,在超声波引导下,操作者能够方便、精准地将膨胀麻醉用针放置于血管外膜下,使注射麻醉液环抱需要治疗的血管,充分发挥局部麻醉,压缩血管和隔热的功效。


4.png

膨胀麻醉用针实物图

 

截止2022年9月,在516例手术中使用膨胀麻醉用针的初步结果表明:511例所治疗的血管闭合;3例色素沉着,2例内踝处皮肤麻木(均两个月内恢复),无皮肤烧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目前,静脉曲张微创手术的双型导管和膨胀麻醉用针已经在包括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在内的全国多家医院及多家基层医院试用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据悉,黄建忠教授主持的项目“膨胀麻醉在下肢静脉曲张热消融中的应用研究”获中国国家科技部资助。

 

如何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受益是黄建忠现阶段最为关心的问题。

 

但是,常年在临床工作的黄建忠并不擅长做项目转化,希望找到工业界和投资方面的合作伙伴, 优选合作关系, 共同宣传推广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樊钰纯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樊钰纯

共发表文章27篇

最近内容
  • 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赵潺:研发多种国际首创的眼病精准诊疗体系,多项产品已定型

    2022-11-01

  • 专访国际外科学院院士黄建忠:首创“双型导管+膨胀麻醉用针”,降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准入门槛

    2022-10-24

  • 专访北京潞河医院赵冬:基于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可全天候检测糖尿病足的智慧袜直击400亿元大市场

    2022-10-20

上一篇

专访溥思生物科技:PBPK+器官芯片,能在国内探出一条商业化路径吗?

2022-10-24
下一篇

【新品发布会】男性专属的“超级玛丽”来了!暖男们不可错过的重疾险

2022-10-24